400-8593-166 15921254868
  • 也说旅游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摘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带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新定位,打造高地。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宜创宜业宜居的增长极。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完善竞争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营造公开、公正、透明和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坚持合理布局,示范带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布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立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的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国家高新区要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支持设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入境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支持国家高新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设市场化运行的高水平实验设施、创新基地。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对符合条件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给予优先支持。(五)吸引培育创新人才。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支持园区内骨干企业等与高等学校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端人才。在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行政部门(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部门)批准,申请工作许可的年龄可放宽至65岁。国家高新区内企业邀请的外籍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申办多年多次的相应签证;在园区内企业工作的外国人才,可按规定申办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对在国内重点高等学校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留学生以及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外国学生,在国家高新区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提供办理居留许可便利。(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国家高新区要加大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标准化、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深度融合。支持国家高新区内相关单位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重大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支持在国家高新区内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并探索风险分担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咨询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三、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持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发挥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八)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在国家高新区内创新创业,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途径,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情况列入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九)加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支持。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鼓励园区内各类主体加强开放式创新,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带领型等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完善园区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带领型重大项目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和分享经济持续壮大发展,带领新旧动能转换。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探索实行包容审慎的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模式。(十一)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国家高新区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本地基础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优先布局相关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避免趋同化。发挥主导产业战略带领作用,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支持以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推动建立**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集成大中小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等,加强资源高效配置,培育若干创新型产业集群。五、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十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支持国家高新区发挥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作用,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东部国家高新区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加强与中西部国家高新区对口合作和交流。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十三)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鼓励以国家高新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省级高新区或各类工业园区等,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依托国家高新区按相关规定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国家高新区跨区域配置创新要素,提升周边区域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域经济和科技一体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国家高新区资源,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更高层次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十四)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面向未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在符合国际规则和通行惯例的前提下,支持国家高新区通过共建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园区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加快引进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园区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拓展新兴市场。鼓励国家高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园区合作,支持国家高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跨境协作。六、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十五)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授权事项清单制度,赋予国家高新区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省级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整合归并内设机构,实行大部门制,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鼓励有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探索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支持国家高新区探索新型治理模式。(十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国家高新区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备案事项。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十七)加强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家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支持金融机构在国家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保险,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贷联动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国有资本创投管理机制,允许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支持国家高新区内高成长企业利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十八)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国家高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整体控制,提高平均容积率,促进园区紧凑发展。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可以申请扩大区域范围和面积。省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统筹考虑国家高新区用地需求,优先安排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用地。鼓励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在国家高新区推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依法依规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创新创业等产业载体。(十九)建设绿色生态园区。支持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加大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的指标权重。加快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在国家高新区投资建设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加强与市政建设接轨,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七、加强分类指导和组织管理(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国家高新区工作的统一领导。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国家高新区规划引导、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等相关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国家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加强对省内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和创新资源配置的统筹。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国家高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国家高新区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并给予国家高新区充分的财政、土地等政策保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标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等情况,对符合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省级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二十一)强化动态管理。制定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质量、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经济运行效率、产业竞争能力、单位产出能耗等内容。加强国家高新区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绩效评价。建立国家高新区动态管理机制,对评价考核结果好的国家高新区予以通报表扬,统筹各类资金、政策等加大支持力度;对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予以警告;对整改不力的予以撤销,退出国家高新区序列。国务院2020年7月13(此件公开发布)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11日 阅读:2305
  • 也说旅游

    五一国内旅游恢复四成,周边游、郊区游等回暖迹象明显

    全国范围内,已公布五一假期旅游收入的省市,除湖北省只恢复了两成外,其他省份大多恢复40%到70%左右。 2012年以来*长的五一小长假结束。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5月1-5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相比2019年五一假期恢复了约四成。 全国范围内,已公布五一假期旅游收入的省市,除湖北省只恢复了两成外,其他省份大多恢复40%到70%左右。 受疫情影响,旅游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五一假期旅游行业开始出现明显回暖迹象。以探亲游、周边游、郊区游为主的小长假旅游带动目的地消费,旅游信心也稳步恢复。 另外,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景区客流量比往年同期下降了很多,机票、酒店价格均价比往年同期便宜。 旅游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相比今年早些时候,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回暖迹象更明显。 2019年五一期间,全国旅游收入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四天假期实现收入1176.7亿元,同比增长16.1%。2020年的五一,五天假期收入约为2019年的40.4%,接待旅客总人次约为2019年的59%。 虽然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整体数据相对2019年来说几近腰斩,但相对前几个月来说,数据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临近五一假期,北京宣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降为二级,这一消息带动不少人的出游信心。去哪儿网副总裁兰翔表示,4月30日是五一出行量较大的一天,当日国内民航客运量已经恢复至2019年一半水平。 旅游市场回暖的另一个信号是,5月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网发布通知称,乐园将于5月11日起重新对公众开放。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入住酒店的游客较清明假期增长2.1倍,成都、杭州、上海、广州、深圳成为较受欢迎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而以往排名前列的北京则排第十位。 一位在宁波开民宿的上海白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的民宿在五一期间迎来了2020年以来的第一个客人,五一假期民宿的几间房都住满了。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旅游恢复情况也是全国*缓慢的。5月1至4日,湖北全省22个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8.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81.41%、76.3%,市场回暖尚需时日。 旅游大省云南、四川等地的旅游市场恢复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五一假期云南省共接待游客996.62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6.8%,实现旅游收入78.58亿元人民币。四川省五一假期已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88.9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556.40万元,分别达到去年五一期间的50.02%和45.89%。 此外,湖南省接待游客恢复到去年同期游客量的67.9%,旅游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旅游收入的68.4%。 安静、便宜的五一游 景区方面,五一期间去哪儿网景区门票业务已经恢复至去年的4成水平。预约制让往年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再,游客在更加宽松和舒适的环境下尽情游玩。 去哪儿网平台数据显示,生态度假型景区、山岳型景区和野生动物园成为游客散心、家长们“遛娃”的好去处,成都大熊猫基地和青城山、杭州西溪湿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重庆洪崖洞等景区*为热门。 携程旅行集团发布的《“五一”旅游市场复苏大数据报告》显示,景区在预约制下舒适度大幅提升,门票预约人数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0%左右。   5月1日从北京去山西平遥县旅游的游客滕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五一当天晚上平遥古城景区人很少,5月2日游客开始多了一些,不过餐厅的客人不多,景区完全没有出现往年假期人山人海的景象。古城景区也要求限流,需要提前预约,游客*多只能到承载量的30%。5月4日上午,他在平遥县双林寺待了一上午,只零星见到几个游客,十分安静,是一次难得安静的旅游体验。留在北京过五一的阳女士假期去了北京动物园和玉渊潭,两个地方都需要提前预约,玉渊潭的人比过去平时周末都要少很多,动物园的游客密度比玉渊潭大一些,但人也不算特别多。 北京的王女士在4月下旬买了5月4日从广州返回北京的机票,票价只需要240元。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国内游旅客表示,今年五一出行机票和酒店价格都比往年假期实惠了很多。特别是在4月30日之前预订了从北京出发去广州、三亚等地的旅客,买到的机票价格可谓是“白菜价”。 在记者采访的北京、上海等地居民中,假期出行*多的是选择回家探亲或者城市周边游、市内公园游。受访者一致反馈的是,这个假期旅游成本比过去便宜了很多。 作为出游成本的大头,机票和酒店的平均支付价格同比2019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仅为2019年的7成,酒店平均价格仅为2019年的75%。 截至5月5日,广州-成都航线是五一假期*热门的航线,虽然机票平均支付价格较今年清明假期增长19%、裸票价格达482元,但并没有影响游客的出行热情。深圳-成都、上海-成都两条航线的热度分列第二、三,与清明假期相比,两条航线的平均支付价格涨幅均在40%以上。 酒店住宿成本也比往年便宜了不少。滕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在平遥住了四天,前两天单间每晚158元,后两天价格降为128元。客栈老板介绍,往年五一假期这里的房价基本上都是单间每晚六七百元,而且还很抢手。 去哪儿网平台上,今年五一期间酒店平均价格仅为去年的75%。由于跨省跟团游尚未恢复,人们出游以近郊游、周边游为主,决策期无需太长,度假型酒店更为热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酒旅预订平台上看到,五一假期武汉、北京等多地的酒店价格相对往年假期要便宜很多,武汉不少酒店房价甚至每天仅需400多元。 文章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9日 阅读:2510
  • 也说旅游

    文旅小镇开启精细化运营模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文旅小镇成为*成熟也*热点的特色小镇模式之一。从文旅城、主题乐园到特色小镇,房企也在不断升级文旅版图。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文旅小镇成为*成熟也*热点的特色小镇模式之一。从文旅城、主题乐园到特色小镇,房企也在不断升级文旅版图。 在房企和专业文旅运营商的深耕之下,单纯依靠卖房子、卖门票的粗放模式得到改善,以运营为导向、资源整合、精细化管理将成为文旅小镇的新模式。 1. 房企与文旅运营商“挑头” 除了华夏幸福的产业小镇、碧桂园的科技小镇之外,文旅小镇是房企着力*多的方向,如华侨城、新华联、绿城、蓝城,往往也以特色自然或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 一些新的房企不断加入文旅小镇建设的阵营。如万达在贵州打造的丹寨小镇,将于7月2日正式开门迎客。丹寨小镇以丹寨历史文化传承与民族风情为核心,打造文化、非遗、养生旅游小镇。此外,近日融创中国在青龙山慈云寺景区打造了融创慈云小镇。 文旅小镇甚至成为部分房企的主营业务,近日,华侨城宣布投资建设一百座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小镇。蓝城集团更是喊出了“百镇万亿”计划,在未来的5-10年里,营造100个具有特色的理想小镇。 “现在房地产企业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外乎是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养生养老。”新华联文旅发展总裁苏波表示,从旅游数据来看,去年的国内游人次已经突破了45亿人次,出境游接近1.5亿人次,中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除房企之外,中青旅、棕榈股份、奥园集团等诸多专业的文旅运营商也加入这一阵营。中青旅通过投资并运作浙江乌镇和北京古北水镇两个旅游特色小镇。雪松文旅集团也提出,首期斥资200亿元,全面布局旅游小镇产业。目前,雪松旅游小镇已经在云南、广西、甘肃、陕西等13个旅游目的地实现落地。 2. 依托自然资源形成产业链闭环 自然资源是文旅小镇*鲜明的标志,无论是海南、云南、贵州,或是江浙、广东,都有各自鲜明的自然景观。目前,自然资源为主要发展优势的特色小镇,已开始重视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向高端领域衍生发展。 如法国依云曾是个只有约7500名居民的小镇,后来依云小镇逐渐形成了依云水、旅游、疗养等主导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小镇7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依云水文化相关的领域。 国内也不乏浙江乌镇、北京古北水镇等成功案例。2016年,古北水镇游客量突破了245万,旅游收入达到7.35亿,同比增长分别为67%和59%。古北水镇从2014年开业至今才短短三年,成为文旅小镇的“爆款”。 古北水镇景区是在密云原有的五个自然村落基础上整治改建而成,主打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但古北水镇极为重视业态规划,对景区业态就进行了“三三制”划分,即门票收入、酒店收入、景区综合收入各占三分之一。 古北水镇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闭环。游客在景区里的二次消费才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包括索道、温泉、餐饮、住宿、娱乐、演艺及展览等项目。针对旅游的淡旺季问题,古北水镇推出夜游长城索道、夜游船、温泉、灯光水舞秀、传统戏剧、杂技等常规类项目;还开发出雪地长城观赏、庙会、冰雕节、美食节、温泉等一系列冬季旅游产品,强化冬季氛围,提升景区人气。 3. 深挖历史丰富文化体验 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可依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等类型资源,打造旅游目的地。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坚此前告诉记者,国外巨头多是“旅游+文化”纵向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国内则多是“旅游+地产”的横向组合模式,因此要深挖文化内涵,形成立体化的产业链。 “要以文化为魂,做文化旅游没有文化的小镇,满街只是卖臭豆腐、卖锤糖、卖梳子、卖假冒伪劣产品,那种古镇是没有生命力的。”苏波表示,新华联在湖南打造铜官古镇,就以铜官窑为内涵。黑石号沉船,有六万八千件瓷器,其中有五万八千件瓷器产于铜官窑。 雪松文旅在规划旅游小镇的初始,就观察到了旅游产业升级的痛点,转为重视打造文化体验感。在丽江,雪松文旅以纳西族传统文化体验推出了小镇“大研花巷”。 大研花巷区别于传统文旅项目的一大重要特色,便是为游客提供了地道的纳西族文化旅游体验。在“大研花巷”里,可以看见穿着“披星戴月”的纳西族人牵手作舞的景象,令到访的游客亲身感受纳西族人多元的文化艺术。 在现有主题旅游小镇模式的基础上,雪松文旅还在探索更具深度体验性的小镇模式,如广西壮族文化主题旅游小镇、四川巴蜀道教文化主题旅游小镇、甘肃大漠戈壁文化旅游小镇。 4. 多维度资源整合 文旅小镇的成功,是资源、资本多方整合的结果。浙江乌镇原先只是个古镇,后来成为旅游地、互联网全球大会的永久场地,就是资本、文化和新产能结合的典范。 古北水镇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投资方采用成熟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方式,由中青旅控股、乌镇旅游等战略投资者共同成立项目公司统一运营。此外,古北水镇投资方还与知名地产商龙湖地产,共同开发打造区域内唯一的房地产项目长城源著,力求通过地产开发的资金快速回流,从而实现资金的平衡。小镇产业链上下端的运营整合同样重要。苏波表示,在新华联旗下的小镇并不是只有古镇概念,还引入了非常好的包括5D影院、飞行影院,包括全中国*大的机器人博物馆,希望尖端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政府的规划与配合至关重要。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指出,一个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小镇,至少要发展十年、八年。政府要起到服务作用,而非过多干预,“我们去浙江等各种小镇调查,发展好的无论江苏、广东、浙江等全国的小镇,*大的好处是这些小镇政府管理环境宽松,基本以服务为主。” 潘锋表示,做特色小镇还需要情怀,有情怀、有时间去等待、有时间去挖掘、长时间去放水,时间长了以后,自然而然有很丰硕的成果。 文章来源于:中国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8日 阅读:2210
  • 也说旅游

    特色小镇迎来“井喷”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迸发出强劲的动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为了落实发展新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释放出巨大的红利。要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推出共有产权房,推进租购同权落实;要让小城镇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特色小镇,同时做到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要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贯彻双积分,引爆车企合资潮;要让万物互联,推进5G标准设计,推动5G产业发展,提高了5G国际话语权。     “新”是2017年的主旋律,经济新动能在这一年里已成燎原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迸发出强劲的动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为了落实发展新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释放出巨大的红利。要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推出共有产权房,推进租购同权落实;要让小城镇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特色小镇,同时做到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要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贯彻双积分,引爆车企合资潮;要让万物互联,推进5G标准设计,推动5G产业发展,提高了5G国际话语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计划投资87.31亿元,将以智能制造、家电制造、科技会展、创新服务为主导产业,建设智能制造小镇。 这个以工业立身的小镇,目前已经拥有中国规模*大的白色家电产业链和小家电产业集群。她的目标是,打造制造小镇的领头羊,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广佛魅力小镇。 与北滘镇一样,希望突出本镇优势以打造各种特色小镇的,还有北京市大兴区月季小镇、山东蓬莱刘家沟“葡萄酒小镇”、华侨城甘坑客家小镇等数千个特色小镇。 这些增长的数字,折射了我国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上所取得的成效。 2014年,“特色小镇”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特色小镇,此后如雨后春笋一般,特色小镇在全国迅速发展。 2017年5月,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将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规范化;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总结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地方在推荐、建设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提出了任务要求。 在政策法规的导向下,2017年,特色小镇出现“井喷”现象。 从2016年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到2017年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增至276个。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峥甚至表示,虽然要求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但目前全国已经达到了5000个左右,预计到2020年会更多。 房地产产业求新突破的红利,在特色小镇不断显现。 山东蓬莱刘家沟镇借助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葡萄园观光等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葡萄酒小镇,不但提高了小镇名气,也吸引了不少有实力、有意向投资的知名企业。江苏南京未来网络特色小镇引进了769个孵化型项目,3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总部型、成熟型项目以及3000多名未来网络和智能制造方向的高端人才。 但这一年里,特色小镇在迅猛前进的同时,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等问题。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指出,特色小镇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应循序善进,不是一拥而上照抄浙江经验,成为“千城一面”。 而赵峥则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警惕成为某些中小房地产商的“商机”,借机套取国家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需要遏制住房地产化苗头。 文章来源于:中国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7日 阅读:1982
  • 也说旅游

    四川将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建设虚拟养老院

    摘要:关爱老人,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四川将以决胜之心关注和关心全省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等。   关爱老人,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四川将以决胜之心关注和关心全省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等。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规划》开篇已透露四川“十三五”期间养老的压力,“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0万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 对抗养老压力,顺应时代特征的“互联网+”成为关键词之一,也是《规划》*大亮点。总的来说,四川将在未来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包括依托互联网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卫生服务中心、居家服务中心等机构为据点,积极接入呼叫中心服务模式,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延伸,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资源,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规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90%的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也就是说,四川将织一张养老的“互联网”,将一切养老力量和老年群体纳入其中。 围绕推进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还有更多关于智慧养老的内容,诸如支持研发和应用居家智能养老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建设虚拟养老院。 新建小区配套社区日间照料设施 精神上的关心关爱也写在《规划》中,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强调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 在成都市大邑县晋源街道官渡社区,因为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舒适便捷能解决一日三餐,还能排解闲暇时光等优势,独居老人王卿重的生活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社区居委会日前主办的重阳节主题活动上,过去沉默寡言的他居然登台参加了一出戏剧表演,“生活有了照料,就有时间和精神做其他的了。”社区日间照料设施为老人创造的生活便利,将在全省更多地方发挥作用。《规划》明确,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要求配套建设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探索设立“家庭病床” 《规划》提出,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四川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四川已经创新提出了“家庭病床”。提出支持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并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此次《规划》还提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定期免费体检,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面提供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只要符合条件都一视同仁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根据《规划》确定的具体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川要支持50-100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老年人康复床位等医养结合床位,推动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社区和居家护理等服务。支持50-100个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设施设备,增加护理型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文章来源于:中国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4日 阅读:2413
  • 也说旅游

    收缩的城市”:每座城市的规划里都写满了“增长”预期

    摘要: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学者龙瀛去过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像摩天大楼拼成的灰色森林,有些古色古香,停下来就能找到一段历史。但*让他牵挂的却是一座不知名的东北小镇——石岭,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小镇中学那栋白色教学楼里的校园生活和街头的游戏厅、台球厅、录像厅,是他“多年来*美好的记忆”。        底特律面对“城市收缩”采取了“再增长”模式,它把吸引人口增长作为解决城市衰败的关键。 当城市不再长大 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学者龙瀛去过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像摩天大楼拼成的灰色森林,有些古色古香,停下来就能找到一段历史。但*让他牵挂的却是一座不知名的东北小镇——石岭,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小镇中学那栋白色教学楼里的校园生活和街头的游戏厅、台球厅、录像厅,是他“多年来*美好的记忆”。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岭镇的公共设施齐全,火车站、电影院、商场里每天都人来人往。镇里有两座大型水泥厂,为大部分石岭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也支撑着石岭常年处在“吉林省10强镇”的榜单上。 年少的龙瀛不会想到,20多年后,这座早已划入四平市的小镇竟然会作为一个样本,进入到他的研究中。只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过多着眼于石岭的繁荣,反而带着少许感伤,名字叫做“收缩的城市”。 在另一位研究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副教授的一份列表里,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 这两位研究者都相信,那些众多有着相似处境的城市,需要的是另一种城市规划思路和城市“增长”模式。但对这些城市的决策者来说,改变几乎都停在了第一步:没人认为自己管理的是座“收缩”的城市。 收缩是整个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 龙瀛是在无意间发现中国的“收缩城市”的。2013年,他把自己城市空间研究的范围从北京扩大到全国。这个对数据和城市生活都有着狂热追求的学者发现,分别在2000年和2010年开展的全国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都精确到了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一级。 那时龙瀛在英国访学,他几乎忘记了时差,马上联系了在国内做经济地理研究的吴康和做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的王江浩。三人很快决定,把两次人口普查里,中国5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数据做对比,观察有什么变化。 他们没有想到,在两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中国有一万余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密度出现了下降。 随后,三人团队又把中国行政意义上的六百多个城市的市(辖)区范围,叠加到这张图上。 “结果出来后,我就睡不着了。”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龙瀛向台下的听众回忆那次经历,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收缩城市是不是中国城市化的另外一面?我们一直在说扩张的城市、增长的经济、逐步增长的人口,那我们收缩的城市呢?”在英国的那天晚上,这些问题挤占了龙瀛的大脑。也正是从那天起,“收缩城市”成了他后来*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吴康也同样把精力放在了“收缩城市”识别上。他发现,从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许多城市都调整了行政区划。这些城市把周边地区并入城区,造成人口密度下降,但城市实际并没有“收缩”。 他收集了各地的统计年鉴,剔除了进行过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终选择了694个城市样本。结果显示,2007年到2016年间,这些城市中有84个出现了人口收缩。 “国际上对‘收缩城市’较为认同的标准是,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超过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地区都在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吴康认为,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收缩”标准。 这让他相信,部分城市的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而是种转型的契机。” 前年秋季,龙瀛去东北一个林业城市调研。刚下火车就去了一个以钢铁产业为支柱的区。他记得当时自己冻得受不了,跑去钢厂附近的一家服装店买衣服。老板告诉他,现在钢厂的人少了,店里几乎没什么生意,屋子里很冷,“把货底处理完就不干了”。 龙瀛和吴康去年冬天再去那里调研,吴康还保存着那次调研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当地一家有名的酒店,坐落在刚刚修建好的城市新区里,周边道路宽阔整齐,黄昏的余晖照在酒店的玻璃幕墙上闪闪发光。 调研团队住进了这家酒店,询问前台得知,他们是那天这家酒店200多间客房里仅有的3位客人。 “城市收缩是空间破败的因素之一。”龙瀛说,“不管是窗户破了,电线杆歪了,还是墙皮脱落了,这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破败的表现。” 在另一座“收缩城市”,龙瀛及学生们找到每一条街道2013年和2015年的腾讯街景照片,每隔50米设一个比较点。有些街景没有收录到网上,龙瀛就去实地找到街边的大爷大妈,问他们,“这里两年前是不是有个垃圾桶,那里的墙是不是刷过漆?” 在龙瀛和吴康看来,那座林业城市是座典型的“收缩城市”,“收缩”只不过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吴康告诉我们,那个依靠林业和矿业的东北城市,产业结构太过单一。2015年天然林全面禁伐后,经济面临转型,GDP某些年份出现了负增长,“就业出现问题,人口就会流向外地。” 同样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还有远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这座曾经吸纳了密集打工者的城市,现在也正在“收缩”。 在两位研究者看来,对这种全新的变化,每个“收缩”城市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为城市绘出一个全新的“蓝图”。 每座城市的规划里都写满了“增长”预期 这些城市的确都做了新的总体规划。龙瀛寻找“收缩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发现有资料的几十个城市无一例外写满了对未来10年或20年城市发展积极的人口增长预期。 “每座城市的总规里都预测未来人口会增长,城市面积也跟着要扩张。”龙瀛摇摇头说。 黑龙江伊春市的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已开始收缩,但《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提出,2005年市域人口要达到133万,2020年将达140万。事实上,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伊春的人口仅为115万。 伊春的20年总体规划里,跟着人口一起增长的,还有主城区的面积。规划将原本三个不接壤的区划为中心城区,从而扩大中心城区规模。 龙瀛参加过一些城市规划实践,每一次对方都会要求规划人口总量上升,扩大城市规模。不仅作为“甲方”的政府不能接受“收缩”,即使在城市规划领域,“收缩”也经常被规划者排斥。 “国内城市规划的思想体系大多都是基于增长范式的,这也的确符合当时的发展趋势。”龙瀛这样说道,就算在自己执教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们能接触到有关“收缩城市”的知识也比较有限。 “具体在中国的城市规划领域,是缺少给收缩城市做规划方案的方法论的。”龙瀛摊开手,稍作停顿,“换句话说,就算有城市承认自己是收缩的,可能也没有太多设计院能做出一套合适的方案,因为我们是缺少这方面教育的,也缺少编制办法等支持。” “不管是决策者还是设计者,都一味地追求增长,觉得‘收缩’是个消极的词。”龙瀛感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曾指出过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 量的收缩不代表质也收缩 事实上,“收缩城市”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8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就出现了这一现象。 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一带聚集着底特律、扬斯敦、匹兹堡等以钢铁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这些城市在上世纪中叶前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极高。但当美国完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后,这些城市的工厂纷纷关门。闲置的机器上逐渐生出了铁锈,所以这一地区就被成为“铁锈地带”。 “铁锈地带”的城市收缩比中国城市收缩的程度要高得多。吴康在留美期间曾去过布法罗,他记得那里的中心城区已经衰败不堪,“很多房子都已经废弃,只有低收入的少数族裔人群才会住在那里。” 在另外一座城市扬斯敦,便利店里酒精饮料占销售额的90%以上,不时有人遭到骚扰和暴力威胁。 面对这样的困境,美国城市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更新策略”。一种是“再增长”模式,它把吸引人口增长作为解决城市衰败的关键,规划大量项目,建设众多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和商业办公楼。 底特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用了这种策略,来抑制城市的收缩。短期内,底特律的中心城区确实比之前热闹了许多,但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太多提高,反而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就在前几年,这座城市*终彻底破产。 另一种策略是“精明收缩”。俄亥俄州的扬斯敦,从2002年开始开始制定《扬斯敦2010规划》。规划首先承认扬斯敦是一个“较小的城市”,市长向媒体表示,“我们是美国第一批接受收缩的大城市之一。” 作为美国四大钢铁城市之一,扬斯敦人口从1960年的16万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8万人。该市的规划中,把原有工业用的水道改造为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带,更新改造大量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那些已经受污染或者荒草丛生的“棕地”也将进行生态修复,改造为公园绿地。规划还把城市分为若干个邻里组团,不定期举办一些邻里讨论会,从而改善邻里关系。 准备收缩的同时,扬斯敦也在实施一些商业发展计划。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在当地大学带动下,一些科技企业入驻中心商业区,带来复兴。规划后的扬斯敦,住宅土地面积缩小了30%,整个城市面积也相应减少。 “量的收缩,不代表质也收缩,相反,收缩城市的规划应该更关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空间品质。”在龙瀛看来,想要对“收缩城市”做出真正的改变,已有观念是需要越过的第一个障碍。  文章来源于:中国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3日 阅读:2531
  • 也说旅游

    山东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

    摘要:5月3日,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地方标准发布暨推广实施现场会在沂南县召开,会上发布了四项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对田园综合体作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提供带领,该标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 5月3日,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地方标准发布暨推广实施现场会在沂南县召开,会上发布了四项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对田园综合体作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提供带领,该标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 本次发布的标准体系包括《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田园社区建设规范》、《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总则》、《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规划编制指南》等四项标准。该标准体系是我省综合提炼了沂南朱家林、昌邑潍水、莱西后山人家等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的典型,并充分借鉴浙江、江苏等外省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准总结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五大功能区域,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公共服务区。 按照标准建设的乡村与传统农村有着诸多不同和提升。田园社区作为田园综合体组成要素之一,社区主体包括当地居民、外来工人和游客,功能更广泛。不仅要美丽,还要宜居。在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田园社区增加为农服务、游客服务以及康养等公共服务内容。 田园综合体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本次发布的标准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即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以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目标,形成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田园社区等要素于一体的复合体。 下定义、定原则、明要求 标准体系“标”了啥? l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指出,“乡村创业创新平台”是指以培育乡村创业主体为目标,为创业实体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金融服务、项目申报、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创业载体。 l 《田园社区建设规范》提出“田园社区”是依托乡土文化、自然基底和田园生态,从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及社区管理等方面,塑造的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 l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总则》指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以农为本、共建共享、市场主导、特色发展、循序渐进。总则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原则,即田园生产、田园生活和田园生态“三生”同步。 田园生产:以农业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开发农业新业态及多种功能。以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为依托,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综合开发,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以创新带动产业优化。依托农业及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并传承当地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技艺、农耕文化、水文化、健康养老等体验式业态,推进农业产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田园生活: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合理规划用地,房屋建设应以创意改建提升为主,宜与当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可适当按照美学原理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美感。传承和发展乡村民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尊重区域内居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和保障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合法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权益。 田园生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保持好乡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和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二三产业清洁运行,有效保护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大气环境。遵循“海绵乡村”建设理念,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开发乡村生态“海绵”功能。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中国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2020年09月02日 阅读:2120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8593-166
分类目录
文章列表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中的误区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中的误区[也说旅游]

2023/01/04

乡村旅游的形式及特点决定了其属于“无景点”旅游的范畴,不能深刻认识到这点,完全按照景区旅游的思维观念和打法来开发运营,无疑是造成目前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源头尚如此,以至于造成定位错误、运营不适、管理不顺、效益差强。 1.不进行科学规划可能是由于资金不足原因或认为规划无用的观念作崇,也可能是自信所为,许多乡村旅游的投资***视规划为无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手拍脑袋布局。再者没有核心主题,业态杂陈,照搬模仿,粗糙不精,对外形象不明,在游客心中形不成核心、准确的关注度。需要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规划的作用,用心画好一张蓝图,形成阶段性的发展计划,有序地实施落地。2.没有真正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特性乡村旅游接纳的消费者,必然是城市人群,这一点许多乡村旅游的投资运营者似懂非懂,他们似乎不明白:城里人到这里不是体验乡村生活来了吗?给他们提供原汁原味的东西不对吗?由此他们不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仍然以自己固有的心态和思维开发经营。3.错把乡村旅游当做景区来开发运营为什么乡村旅游不能按照旅游景区的模式来开发运营?是由各自的特性决定的:其占地规模、资源禀赋、投资额度、综合业态不同。在开发乡村旅游前,一定要先明确定位,知道现有的条件适合做什么?了解清楚待开发区域周边的交通区位、文化积淀、以及政策法规,继而因地制宜,靠山做山,靠水做水。 4.不注重文化挖掘文化不仅可以挖掘,也可以打造,关键在于你是否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正确地确定主题文化,选择适合你的文化,用好你已有的文化,采取可视见、可体验、可触摸的方式把它充分彰显出来,你的底蕴就深厚了。文化是魂,没有文化的乡村旅游是乏味的,始终立不起来,给人留不下明晰的印象,长此以往,自然会消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5.不可迁走原住民没有原住民的存在,没有人气,缺乏生活的气息,人们来这里如何体会乡村的味道?即便是来了,也是匆匆而过,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复游,这不能不说是思维短见的一种败笔。是把原住民请回来,让他们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的一道风景和参与者;把大门拆除,让游客自由自在地走进来,更多地走进来,通过其他方式更多地获取利润,获取长远的利益。 多少年以前,中国人由衷地向往英格兰乡下绿色的田园,旖旎的乡村风光,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以及不久的将来,中国乡村美丽的景色,乡村旅游异彩纷呈的业态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其前景灿烂光明。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深入实施乡村“三大”行动,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实施乡村“三大”行动,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说旅游]

2022/12/28

乡村振兴是持久战而不是攻坚战,不能一举而竟全功、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另一方面,锚定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可以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管当下、又管长远,更加注重乡村振兴的时度效。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行动,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统一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并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厦支柱。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农业是主业,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农业、农民和农村“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处理好发展、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注重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的耦合,协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持续性建设和乡村有效治理,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行稳致远。聚焦富民产业助推乡村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县域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实现农民富裕富足,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是农村的主业,要以第一产业为基本依托,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进而延长产业链,重塑价值链,实现农业与文化、教育、商贸、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以县域为空间载体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县域连接城乡、互嵌工农,不仅靠近农村农产品产地,而且也临近城市消费者群体,是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理想单元。要引导大中城市产业有序向县域延伸和转移,鼓励县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三是以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一方面要支持农民工城市非农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也要改造传统农业,鼓励农民、返乡农民工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四是以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保护和开发乡村生态。良好的生态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大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不仅要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减轻并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和实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狠抓民生事业落实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狠抓民生事业落实乡村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农民缺乏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致使资本、人才、技术和劳动等要素大规模、单向度外流,乡村凋敝问题日益严峻。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依托乡村建设向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不仅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也是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举措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狠抓民生事业,加强乡村持续性建设。乡村持续性建设要求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发展好农村民生事业。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接续掀起“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二是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交通网、物联网和互联网向农村倾斜、延伸和覆盖,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合理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城乡医疗共同体和城乡养老共同体建设,大力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并向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其他社会补充保障,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层创新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而柔性治理则是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乡村治则大局稳,大局稳则天下安。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富足的重要前提,也是乡村柔性治理的价值所在。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不同,乡村柔性治理主要是指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秉持以人为本、平等互信、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采取理性沟通、文教宣传、友好合作、协同共治等非强制性手段,以共同应对处理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事务的一种新型治理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是协调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基层创新,推动乡村柔性治理。乡村柔性治理要求调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善治乡村。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推动社会组织基层创新,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三是鼓励公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效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妥善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于网上公众号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也说旅游]

2022/12/28

01“乡村振兴”发展**(一)坚定乡村振兴“三步方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了近5年。这5年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和“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抓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各地也相应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和行动方案。同时,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还提出了“三步走”方略。第一步是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第二步是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第三步是到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目标。“三步走”方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阶段性目标,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同步的战略,是个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实施的战略。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朝着第二步方略前行中,还有13年的时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相对应的标志,就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且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地区、阶层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处于主导的格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改革是这一发展阶段的关键,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综合配套的改革,下决心解决引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体制机制问题。(二)坚持“两山”理念“三大思维”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的关系。思路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准绳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涵丰富,其中“三大思维”是其精髓所在,一是坚持底线思维,二是坚持发展思维,三是坚持转化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关键是要做好“转化”这篇文章,也就是做好“将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篇文章,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首先,确立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基本路径有两条,一是生态产业化的路径,也可称为直接转化路径,主要针对可直接市场化交易的生态资源与产品。二是产业生态化的路径,也可称作间接转化思路,通过关联性产业,使难以直接转化的生态资源价值在关联性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体现,形成产业发展中的生态溢价,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市场价值。其次,要配置好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第一,政府机制。实践中,对于难以直接转化又具有公共性的生态价值,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第二,社会机制。运用社会资源力量是转化生态价值的重要机制。建立生态公益基金、激励民众对生态的转移支付,应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机制。第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转化生态价值的主要机制。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本质上都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市场机制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建构,以实现包括生态资源在内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再次,要重视生态转化价值的共享。乡村生态振兴要建立乡村生态及其转化价值的共享机制,不仅使“绿水青山”为广大民众共享,而且还要使转化的“金山银山”能为广大民众共享,尤其能为乡村广大居民所共享,使其成为广大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为此,在乡村生态资源转化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资源生态产权与治理制度建构中效率与益贫的相互协同。要用好政府产业政策和公共政策的杠杆,体现乡村生态振兴和生态转化对普通农民的包容性和惠顾性。要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股份合作化的改革,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广大小农和贫困农户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中小农户、贫困群体与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共富发展。(三)确保农业农村“三个优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农业农村、教育、就业“三个优先”发展的方针。从实践发展看,我国教育和就业的优先重点也应该在农村,重点对象是农民,因此,贯彻落实国家“三个优先”发展的方针,实际上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确保农业农村的“三个优先”。具体而言,一是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二是确保教育与就业的优先发展重点面向农村和农民。很显然,这样的人力资本结构状况,已不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共同富裕发展的要求。由于如此大规模的低文化层次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民工,因此,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优先,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改善。要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与就业导向密切关联的职业教育,争取到2035年实现农村学龄人口高中与职业教育普及率能达到80%以上。其次,要优化乡村教育空间布局。发挥数字化和互联网功能,推进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融合与共享。再次,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优先。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和用工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鼓励并支持农民和农民工通过自主就业、受雇就业、合作就业、兼业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与创业,保障广大农民和农民工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就业增收。02“乡村振兴”实践运行(一)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还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既有相互联系性,又有各自的内在特性。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框架结构,突破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边界。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既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又包括二三产业的农业范畴,即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简言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不仅是全产业链的农业体系,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功能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这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还能支撑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部分。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体系。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基础性要素,而且还包括技术、数字、生态、文化、制度等赋能性要素。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就是嵌入赋能性要素的农业基础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体系,它体现的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形态、生产效率和农业的综合生产率。这种生产方式、生产形态、生产效率和农业的综合生产率,既可以通过产业分工基础上的集聚得以体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分工得以体现。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营运体系。将其独立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中的一大体系,在于这一体系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性,它关乎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率。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是经营主体与经营制度集合的体系,其中主体是行为主体,或者说是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要素,而制度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指南,也就是生产体系中的赋能性要素。作为赋能性要素的制度主要体现为四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制度范畴,即产权、组织、合约、规章。作为基础性要素的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体系中就是相关的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家庭经营组织、合作经营组织、集体经营组织、公司经营组织等。在这里,组织具有双重的属性,既是行为主体,又是制度,不同的经营组织既是不同的经营主体,又体现的是不同的经营制度。从这一意义上讲,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就是与这些经营主体相匹配的经营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由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公司经营等经营制度所构成的经营体系。而不同的经营制度又内含了与其相适应的产权、组织、合约和规章等制度的安排,形成了相应的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现代农业体系中不同的经营制度具有各自适宜的领域,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构建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并不是要以某种经营制度取代另一种经营制度,而是要完善不同的农业经营制度,使这些不同的经营制度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并且实现相互间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主要是指农业一二三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及其与关联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其本质就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纵向一体化的升级,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就业与增收渠道,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核心体现是产业的纵向融合。但就我国农业产业而言,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是农业生产,尤其是上游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纵向融合,前提基础是实现上游农业的横向融合。有效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制来实现上游农民的横向联合及其生产的横向融合,以使上下游产业或交易方形成相对均衡的纵向融合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农村“三产融合”还会体现农旅、农文相结合的多功能性,因此农村的“三产融合”还需拓宽产业融合的视野,要在产业融合中引入“产村融合”和“产城融合”的理念,实现产业与空间的有效融合,城市带动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重点是要构建两个机制。一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二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以及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的有机结合,是农民参与“三产融合”,并且在融合中获益的必要前提,但还必须有其他机制的匹配和创新。首先,在农业合作制基础上引入股份制,其次,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在“三产融合”中进入适宜的领域,即农民干不了的领域,同时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共赢关系。再次,在“三产融合”中发挥好政府政策助推脱贫农户、小农户融入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度和使用效率,防止产业组织异化、经营制度扭曲和农民利益受损。(三)推进“三种类型”规模经营农业的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体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工业的规模经济有一定的区别。前者主要是指农民这一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与土地关系更密切,而后者主要是指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资本关系更密切。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类型多样,农民从事农业的规模经营必须注重适度性和多类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本质是农业经营者的比较利益,这种比较利益是从事一定经营规模农业主体的机会成本。比较利益具有动态性,随着农业和非农产业经营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适度经营规模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在于过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农民增收,不利于农民从业积极性的激发,但过大的经营规模也有可能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化所导致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以及农业经营者相互收入的失衡。在农业经营规模适度性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农业规模经营的多类性,不能仅以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多种类型农业规模经营的缘由在于农产品的多类型和农业的多形态特性。就农业产品的多类型特性而言,主要可以体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偏向于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为主;二是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加工农产品和设施农产品为主;三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茶叶和养殖类产品为主。在这三种类型农产品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土地与资本的匹配关系;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投入的不变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匹配关系,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匹配关系。实践中,农业规模经营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服务规模化经营,三是复合规模化经营。如果从农业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比较利益关系看,农业的规模经营还可以跳出第一产业的农业。农民可以通过向下游延伸的产业化经营和多功能发展,实现纵向延伸和多功能发展的农业规模经营。总之,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既要从比较利益原则出发,把握规模经营的适度性,又要从农产品和农业的多样化特性出发,注重农业规模经营的多样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四)建构“三层协调”服务体系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既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类型之一,更是农业家庭经营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是现代农业双层经营的重要组成。实践中,农业服务体系具有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的特点,即服务主体、服务机制、服务产品(领域)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特点。一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等。二是服务机制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服务外包化的机制,即市场化机制;(2)服务内部化的机制,即非市场化机制;(3)服务外包化与内部化相结合的机制,即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三是服务产品(领域)的多元化。例如生产服务、营销服务、信用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依据上述农业服务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特点,建立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需要着力于“三层协调”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建构,核心是建立服务主体、服务机制以及服务产品(领域)相互协调与优化配置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从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看,政府主导的农业服务已从过去统包统揽的行政服务形式,转变为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退出由市场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企业(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运行)主导的农业服务在服务产品和服务领域方面不断扩大。社会组织(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等)主导的农业服务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合作社主导和农业行业组织主导的农业服务正在呈现出发展态势。从各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格局及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看,以农民合作组织服务内部化为核心的农业服务体系,应该成为我国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建构重点。为此,政府应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增强农业合作组的服务功能,推行政府向合作社购买服务,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合作社主导的农业服务。从多元化的服务机制看,需要把握好农业服务外包化与内在化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市场化服务和非市场化服务的关系。首先,要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支持合作社联合发展和扩容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社的联合社,拓展合作社农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合作社对小农的带动性。其次,要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转换,赋权农业行业组织,增强行业内部化服务功能。此外,要把握政府提供农业公共性服务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关系。无论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是以直接的方式提供,还是以购买的方式提供,都应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对于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如给予购买补贴的农机外包或市场化服务,补贴方(政府或集体)应对服务价格进行调控,避免被服务方(农民)不能得到服务补贴的益处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也要加强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为此,一方面要清晰界定农业公共服务品的概念和受益对象,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公共服务的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小农和贫困农户,对农业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平性的反应。从多元化服务的产品(领域)看,总体上服务的产品门类与领域在不断扩大,但服务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其原因主要还是服务体制与机制及政策的不配套与不完善。数字化信息服务在乡村治理、居民消费方面已获得较快推广与应用,但在产业应用方面仍存在普通农民数字素养水平低对数字化赋能服务不很适应的问题。当前农业服务产品(领域)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或合作社有需求的服务产品,如保险、抵押、信贷等金融服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尤其从合作社对农民的服务品种门类看,农村的合作金融服务至今没能在农民合作组织系统内开展,而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又很难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以致广大农民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抵押难、信贷难、融资难等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削弱了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五)建立“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治理有效”是重要组成。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实现“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首先有必要阐明“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与内在关系。任何治理体系都具备不同维度的观察视角,“自治、法治、德治”体现的是与治理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是治理方式的维度,二是治理制度的维度。“自治、法治、德治”中的“自治”是与“他治”相对应的治理方式,这是治理体系中两种基本的治理方式。从治理主体和客体(治理对象)在治理体系的关系看,如果两者同为一个主体,治理就处在“自治”偏向的状态,反之,则处于“他治”偏向的状态。“自治”是治理的内生化,是治理主体被赋权基础上自主化和自我约束的治理。“他治”是治理的外在化,它通常体现为治理主体对客体(治理对象)的激励与约束行为的规范,构成治理客体的制度环境与行为准则。“自治”与“他治”也是相对的,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他治”具有普遍性和**性,而“自治”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只有被赋权的区域化与组织化的群体,才有可能实现相应的“自治”。“他治”的重要意义在于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的秩序,而“自治”的意义在于治理客体自主性、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和治理手段更贴切更有效的运用。我国乡村治理“三治合一”中提及的“自治”,是要发挥乡村治理中的村民群体自主性,提高其自治能力,但又不排斥“他治”,而是要与“他治”有机结合,达到“治理有效”的目的。“自治、法治、德治”中的“法治”与“德治”,是治理体系中两种类型的治理制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就是两种Z基本的治理制度安排。一种是正式性制度的安排,“法治”属于这一范畴。另一种是非正式性制度的安排,“德治”属于这一范畴。正式性制度是对主体行为具有硬约束,行为主体不遵循它,就有可能付出各种代价的制度或行为规范,例如法律、法规、规章等;而非正式性制度是对主体行为具有软约束,但人们通常也会遵循的制度或行为规范,例如传统、习俗、宗教、道德等范畴。正式性的治理制度通常具有立竿见影、成效明显的特点,但往往存在实施成本(过高的制度实施成本有时会降低制度效率,甚至于使制度流于形式)和制度寻租,以及主体行为改变具有表象性等问题。非正式性治理制度的重要特点是实施成本低,并且主体行为的改变往往出自内心的自觉,但在人际交互信息不对称、人的行为理性有限,同时机会主义盛行的社会,这一制度也存在难于对所有主体行为都有效的局限性。基于对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的阐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实现“三治合一”的“治理有效”和善治乡村,关键要从国家制度体系特征和乡村实情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高度重视“他治”与“自治”相协调,“法治”与“德治”相匹配。首先是完善“他治”与“自治”相协调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充分体现党领导的“他治”制度体系,二是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三是支持各种类型村民自组织的发展。缺组织、缺权能的农民,不可能真正成为乡村治理中具有自主性的“自治”主体。因此,不仅要赋予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而且也要支持有利于村民自主的自组织发展,如村民互助、村务监督、村庄社区环境治理和设施管护等村民自组织的发展。其次是重视“法治”与“德治”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要重视乡村治理中正式性制度与非正式性制度的有效匹配。一要深刻理解“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二要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我国具有悠久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广阔多元的乡村是这一传统的主要传承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与“德治”关联的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与当代社会倡导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相匹配、相集成,就会形成适应乡村“德治”的非正式性制度体系,这样的“德治”就能与上述所说的“法治”与“自治”相匹配,相互补,相融合,真正形成“三治合一”“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03“乡村振兴”改革深化(一)深化供给侧“三个激活”改革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被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运行的供需结构长期存在错配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业也不例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基调,就是改革、稳定、发展相协同,改革是着重“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稳定是确保“三条底线”,即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是突出“三大调整”,即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从“三个激活”所涉及的改革看,激活市场的改革至关重要。市场不活,市场就不可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激活市场,既要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又要进行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清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行为边界。有为政府不等于政府包办一切。有为政府首先是公共事务的承担者、责任者,还应该是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府。因此,只有同步推进与市场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才能真正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相互匹配,高效运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事实上,只要市场被激活,要素和主体的激活实际上已经内含其中。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激活市场除了政府职能转换改革外,更需要激活要素和主体,因为要素和主体的激活是市场激活的前提。为此,要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对市场主体的赋权与培育,以提高农业供给侧的要素配置效率和市场主体行为的能力。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不协调现象,既与政府的过度干预有关,也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滞后、经营主体行为扭曲有关。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农业的强势参与和干预,致使农业经营主体普遍依附于政府,而不是市场,行为发生严重扭曲;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产权制度不完善,致使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市场交易和市场配置能力不足;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民财产权利的不完整,致使农业劳动力受制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流动不很充分,并且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常常被低估。至于资本要素的市场化,则因农民金融产权的不充分,农村资本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政策性金融,而不是市场性金融或合作金融。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市场主体的赋权与培育,重点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住房制度和社保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同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更完整的要素经营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而不断增强市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主导性和对农业供给侧要素的配置能力与配置效率。(二)深化“三权分置”产权改革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这一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在农村的一大创新。目的是要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既赋予与保障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赋予与保障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仅是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更重要的是要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强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双重目的。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集体经济都是“经社”合一的组织,不仅有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的职能,而且也有管理农村社区社会的职能。换句话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承担乡村基层治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的职能。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既是更好发挥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作用的需要,也是在农村追求政府和市场两种制度优势能够相互匹配的需要。实践中,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在“三权分置”制度架构下,还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首先,尽管已经赋予农民(集体成员)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资格权,及其房屋的使用权与继承权、以及集体经济收益与资源资产的股权等权益,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农民土地承包权难以有偿交易,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能买卖和农民拥有的集体股权难以对外交易等约束。这些约束一方面使得农村不少的资源要素和农民主体不能被充分激活,难以深度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农民难以成为权益完整的市场主体,如农民在信贷市场上经常因产权不充分,抵押性弱而面临信贷融资难的问题,进而难以与其他类型经营主体进行平等市场竞争。其次,村集体经济尽管拥有集体土地、宅基地和其他集体资源的所有权,但是,这些集体所有权似乎基本处于虚置状态。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因为拥有所有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而且普遍缺乏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大多需要依靠政府的项目支持或转移支付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处在艰难境地。破解这些难题的思路,不是把赋予农民的权利收回,也不是放弃农村集体经济制度,而是要从系统思维出发,通过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首先,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民财产权利难以完全进入市场的深层原因。它并不完全与土地公有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有关,而且也与我国农民拥有的诸多权利具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相粘连、难分割的特点有关。在我国,农村土地不仅具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承担了农民生存保障的功能。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成城乡一体和平等的公共保障制度体系,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水平,有些甚至还是缺失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这些制度对于农民来说,首先是一种生存保障的制度,具有生存权的属性,但同时,土地和房屋对农民并不仅仅是种生存权,而且也是一种发展权。这意味着,现行“三权分置”下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资格权,实际上都内涵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类似于基本保障的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利,是不宜进入市场交易的权利。在这样的产权属性结构下,即使农民在土地上的发展权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但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取代土地对农民生存保障的情况下,允许农民交易宅基地及其房产,或可以交易土地的承包权,都意味着农民的生存权也进入了市场,这显然有违生存权这一具有公共保障性质的权利不宜市场交易的原则,如果允许交易,那么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还没能完全替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的情况下,就会隐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其次,要既审慎又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我国农村改革已到了需要综合配套推进的阶段,既要审慎对待,又要积极推进。首先必须尽快建立城乡一体与平等、可随权益者流动的公共保障制度与体系。要尽快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取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实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相分离。这一制度体系的尽快建立,无论对于农民生存权的确保和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大农民成为共富群体,还是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建立,以人为本城镇化的实现,乃至农村集体经济与生态资源的进一步盘活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都极为重要。其次,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取代土地对农民公共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国家应进一步赋予集体和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和资源资产的市场发展权,以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同时,在“三权分置”基础上,稳步推进“股社分离”改革,深化“股份合作”改革,分好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形成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建设用地和集体其他资源资产可市场化交易、用途可管控,集体与农民共同拥股、股份合作、可进可退可交易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新模式。此外,农村集体经济要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发挥集体组织平台功能和社区管理协调优势,为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业发展中提供合约、信息、治理等方面的服务,实现集体与农民共赢发展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文章来源于网上公众号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几大思维

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几大思维[也说旅游]

2022/12/28

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旅游市场将有序回暖,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旅游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但面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景区运营者需明确以下几种思维,并灵活运用。 第一,差异化思维。旅游市场主要面对两个人群:一是现代人,二是城里人。旅游者所追逐的无非就是一种不曾感受过的生活方式,这种差异化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空间维度方面,无论是自然风光和风貌,还是人文上的风物、风俗、风情和风味,都是旅游者产生旅行动机或者观光诉求的*初来源,这种差异化当然是距离越远越有新鲜感和诱惑性。时间维度方面,越古越好,近古就不如远古神秘,传统农耕就不如原始农耕更有吸引力,因为老的东西更显原始、原真、古拙、淳朴的生活气息。第二,原生化思维。首先,明确自然资源开发原生态化。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宜本着保护性利用原则,注重策划,融入人文,多些创意,少些建筑。其次,知晓人文资源开发原生活化。文化源于生活,那就让文化回归原本的模样,回归本真、纯粹和自然,因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的生活体验。第三,定位思维。定位是旅游策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旅游策划属于顶层设计,是解决旅游战略、方向和路径问题,是旅游项目规划和开发的灵魂,涉及旅游主题、市场、目标、功能、形象定位等一系列定向问题,是旅游规划主体——产品概念策划的依据和立足点,是旅游产品设计和业态布局、提升、优化的前奏。 第四,活化思维。文化需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说中走出来,这就是文化的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文化物态化乃观光旅游所需,是初级版的景观化和形象化;文化活态化乃休闲旅游所需,可使游客产生对文化的交互化、情境化乃至沉浸化感受,是文化活化的升级版;文化业态化乃度假旅游所需,是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可以说是文化的休闲版。从旅游市场诉求考量,文化活化的*高境界当属原生活化,这是旅游体验和沉浸的重要方向,对于旅游休闲和度假尤为重要。第五,非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景区创建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园林化、公园化、大众化形制,不少景区的游客中心看上去就像城市广场,景区大门、游步道、厕所、停车场等一应设施,除了个性文化上的差别,基本是雷同的,以至于造成了景区外在形式上的千景一面。  懂得以上五种运营思维,在景区开发和景区管理过程中,就会减少大量无用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TEL: 400-8593-166/15921254868    MAIL: liye@liyejigou.com     ADD上海市长宁区剑河路888号D33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