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发展

概念提出

2008

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

2009

江苏《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

2010

四川大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高端形态,启动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战略规划。

2011

在《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浙江桐庐提出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四川甘孜州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

2012

四川甘孜州委明确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山东一些县域将“全域旅游”确立为发展方向,如蓬莱、日照五莲县等,山东沂水县确立“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湖南资兴市推进旅游业由“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地方试点

2013

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提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

桐庐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诸城市列为山东省全域旅游试点市;重庆渝中区启动《全域旅游规划》

2014

五莲县、临沂市、莱芜市、滕州市、沂水县成为山东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

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国家推进

2015

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同时李金早局长提出:“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今年要推进2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年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

2016

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38个,共计500个。

2017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对2017年旅游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充分说明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整体营销、全域服务提升,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亲善人文社会环境、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和全域接待海内外游客,成为目的地建设的典范。

201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


创建程序及评估管理
创建实施
评估监测
予以命名
复核督导

·  创建工作应由本地区党委政府统筹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创建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

·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年度评估监测。

·  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示范区创建工作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评估监测,并向国家旅游局提交评估报告。

·  《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命名和管理办法》,示范区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相关办法进行,对符合条件和标准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

·  《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命名和管理办法》,示范区考核命名工作由国家旅游局依照本导则和相关办法进行,对符合条件和标准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予以命名。

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评估管理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评定及验收标准

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评估管理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注:8个1000分的验收标准,总分750通过验收

全域旅游示范区系统检查验收标准八大方面

序号

关键词

项目分类

*高得分

1

旅游改革

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力度与效果130
2创建重视

全域旅游的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

130
3旅游贡献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120
4

产品吸引

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

120
5公服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

130
6

旅游要素

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

130
7

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

120
8

旅游生态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

120


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及数量 数据截止:2017.7

TEL: 400-8593-166    MAIL: liye@liyejigou.com    FAX : 021-50321021     ADD:上海市黄浦区肇嘉浜路96号瑞金商务中心8号楼402-405室

省份

第一批

第二批

省份

第一批

第二批

江苏省820

湖北省

124

北京市

32

湖南省

1318

天津市

3

广东省

77

河北省

116

海南省


山西省

515

重庆市

53

内蒙古自治区

5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9

辽宁省

119

四川省

1117

吉林省

154

贵州省

117

黑龙江省

67

云南省

66

上海市

31

西藏自治区

22

浙江省

910

陕西省

134

安徽省

1111

甘肃省

59

福建省

95

青海省

23

江西省

117

宁夏回族自治区

6

山东省

1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16

河南省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