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93-166 15921254868
  • 李也论道

    150辆大巴免费坐,却盈利1亿多?

    一看到这篇文章,我一下子想到的是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让旅游界纷争不断的门票价格问题。一说到门票,不仅是游客的“怨点”,也是政府的“痛点”,更是景区管理者的“泪点”,“三点”连线架构成一个极其稳固的“问题三角”,阻碍着很多景区的飞跃发展。老李在这里预言,中国旅游必将在“门票免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门票免费真的可行吗?今天,老李不拿行业内的例子说事,或许下面这个例子能给你一些启发。看过后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给老李留言分享交流,老李在这里等着你~      投资150辆大巴需要多少钱,免费乘还能盈利过亿,这是怎么回事?免费的车怎么赚钱?什么叫商业模式,免费模式是如何赚钱的?这篇文章我已读了十余次,每次都引人深思。建议此文多读几遍,结合你正在做的项目或准备做的项目进行思考,相信能触发你的灵感。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搭飞机的经验,我们知道通常下了飞机以后还要再搭乘另一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在中国的四川成都机场有个很特别的景象,当你下了飞机以后,你会看到机场外停了百部休旅车,后面写着“免费接送”。      如果你想前往市区,平均要花150块人民币的车费去搭出租车,但是如果你选择搭那种黄色的休旅车。只要一台车坐满了,司机就会发车带乘客去市区的任何一个点,完全免费!你是乘客你要不要搭?是否会想居然有这样的好事呀?先看下这则短闻      四川航空公司一次性从风行汽车订购150台风行菱智MPV。      四川航空公司此次采购风行菱智MPV主要是为了延伸服务空间,挑选高品质的商务车作为旅客航空服务班车来提高在陆地上航空服务的水平。      为此,川航还制定了完整的选车流程。作为航空服务班车除了要具备可靠的品质和服务外,车型的外观、动力、内饰、节能环保、操控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要能够达到服务航空客户的基本要求。      四川航空这么大一笔订单当然是为了要提供上述免费的接送服务用途。四川航空一方面提供的机票是五折优惠,一方面又给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这一举措为为四川航空带来上亿利润。我们不禁要问:      免费的车怎么也能给它创造这么高的利润?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魔力:      原价一台14.8万人民币的休旅车,四川航空要求以9万元的价格购买150台,提供风行汽车的条件是,四川航空令司机于载客的途中提供乘客关于这台车子的详细介绍,简单的说,就是司机在车上帮车商做广告,销售汽车。      在乘客的乘坐体验中顺道带出车子的优点和车商的服务。每一部车可以载7名乘客,以每天3趟计算,150辆车,带来的广告受众人数是:7*6*365*150,超过200万的受众群体,并且宣传效果也非同一般。司机哪里找?      想象一下在四川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其中有部分很想要当出租车司机,据说从事这行要先缴一笔和轿车差不多费用的保证金,而且他们只有车子的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因此四川航空征召了这些人,以一台休旅车17.8万的价钱出售给这些准司机,告诉他们只要每载一个乘客,四川航空就会付给司机25块人民币!      四川航空立即进帐了1320万人民币:(17.8万-9万)X 150台车子=1320万。      你或许会疑问:不对,司机为什么要用更贵的价钱买车?      因为对司机而言,比起一般出租车要在路上到处晃呀晃的找客人,四川航空提供了一条客源稳定的路线!这样的诱因当然能吸引到司机来应征!这17.8万里包含了稳定的客户源,特许经营费用,管理费用。      接下来,四川航空推出了只要购买五折票价以上的机票,就送免费市区接送的活动!基本上整个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我们继续分析:      对乘客而言,不仅省下了150元的车费,也省下了解决机场到市区之间的交通问题,划算!      对风行汽车而言,虽然以低价出售车子,不过该公司却多出了150名业务员帮他卖车子,以及省下了一笔广告预算,换得一个稳定的广告通路,划算!      对司机而言,与其把钱投资在自行开出租车营业上,不如成为四川航空的专线司机,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划算!      至于对四川航空而言呢,这150台印有“免费接送”字样的车子每天在市区到处跑来跑去,让这个优惠讯息传遍大街小巷。还不够,与车商签约在期限过了之后就可以开始酌收广告费(包含出租车体广告);**,四川航空**的获利,别忘了还有那1320万,当这个商业模式形成后,根据统计,四川航空平均每天多卖了10000张机票!      回想一下,四川航空付出的成本只有多少?      到这里,各位一定发现了资源整合的惊人效益!分析1,商业模式是什么?      从四川航空的案例不难看出,商业模式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让你在上面既能做好人,又能做好事。模式是要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再编制一张网,**形成天罗地网。2,模式怎么盈利?      北京大学实践家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伟贤指出,老板的任务不是自己在舞台表演,而是编制这张天罗地网,让更多的去上面表演,任何人上去表演,老板都可以抽成。      苹果电脑公司市值超过微软,它打造了世界上**的软件平台,上面四万套软件可以下载,手机软件也可以下载,但是没有哪个软件是苹果自己花钱做的。“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欲想此处过,留下买路钱。苹果电脑,山贼是也。”      这就是苹果的商业模式。凡是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有这么一个共同之处,找到更多的人给自己支付成本,找到更多的人给自己创造利润。苹果电脑如是,四川航空亦如是。      具体来说,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更多的人给自己创造利润和支付成本?这里要考虑三个关键词:“**化”“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化”,就是**化企业的价值。      比如麦当劳,做到24小时营业后,租金成本不变,让它的生产资料价值**化。四川航空让司机当起了业务员。让乘客成为汽车的潜在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让消耗者变成消费者,这本身是让企业价值得到**化发挥。“利益相关者”,就是在这张天罗地网中的各个利益群体。      一套好的商业模式是多赢的。四川航空在设计这套商业模式时,设计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有乘客、司机、风行汽车公司、航空公司。四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各取所需。      “提供服务”,就是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从而使得他们为你带来业务。3,总结      由此总结,使企业的价值**化,在企业价值**化过程中为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通过提供服务让他们给企业带来业务,这个过程所中形成的交易结构,就是四川航空的商业模式。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1511
  • 李也论道

    国务院:推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全文: 国办发〔2015〕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等负责)    (五)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农业部、林业局、科技部等负责)    (六)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负责)    (七)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农业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业局等负责)    (八)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等新型业态。(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林业局等负责)    (九)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负责)三、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业部牵头负责)    (十一)支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部、林业局牵头负责)    (十二)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领域,由主要从事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供销合作总社牵头负责)    (十三)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领域,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移交行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农业部牵头负责)    (十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同等对待。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林业局、旅游局等负责)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十五)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    (十六)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订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等负责)    (十七)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负责)    (十八)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等负责)五、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十九)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县(市、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在线技术支持体系,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其他创业服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负责)    (二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鼓励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等负责)    (二十一)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负责)    (二十二)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旅游局、能源局等负责)    (二十三)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推进**扶贫、**脱贫,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发展改革委、扶贫办、农业部、商务部、旅游局等负责)六、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    (二十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等负责)    (二十五)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旅游局等负责)    (二十六)落实地方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七)强化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每年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12月30日来源:国家旅游局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3689
  • 李也论道

    2016旅游策划咨询行业的十个趋势

    一、越来越多的甲方及跨界者分食旅游规划业务        2014年至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萎缩对旅游规划行业产生了两大冲击,一是随着房地产业进入新常态,旅游地产项目也出现相应的减少,作为旅游规划公司主要业务组成部分的旅游地产规划业务也受到冲击。二是房地产行业的萎缩,使得许多城乡规划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市政规划公司、甚至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公司纷纷跨界进入旅游规划领域,抢夺旅游规划市场业务。        此外,随着主题公园的再度兴起,主题公园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纷纷介入到旅游规划行业,以一站式服务和免费赠送规划设计方案的方式,揽取主题公园设备供应和施工业务。        与此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甲方成立自己的旅游规划设计院。这方面华侨城集团应该是走得较早的公司,万达集团、宝能集团、笔克集团、荣盛集团等地产和旅游地产公司目前都纷纷设立自己的旅游规划设计院。二、旅游规划向旅游全产业链延伸的趋势越发明显        一方面是甲方公司纷纷成立旅游规划公司,另一方面旅游规划公司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如上海景域集团虽以奇创旅游规划起家,但已实现向OTA、景区托管、景区开发、帐篷客野奢酒店、旅游门店等旅游业全产业链扩张。此外绿维创景也开始了从旅游规划向旅游OTO“分权宝”及北京光影侠数码科技公司等跨界,**也向景区托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区投资、旅游大数据等方向跨界,世纪唐人也已完成旅游规划、旅行社、唐乡连锁乡村客栈等线上线下布局。三、旅游规划企业布局呈现大集中趋势,但小分散局面也开始形成        旅游规划行业属于咨询行业,对智力型人才要求较高,因此旅游规划公司大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人才较为集中的城市,但也有一些分布在文化科研较强的传统省会城市如西安、武汉、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杭州等。此外还有一些规划院成立于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如海口、宁波等。        但由于各省市纷纷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地方市场业务也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虽然还有许多甲方抱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心态,言必请北上广深或十大**规划院来提供规划服务,但依托对本地市旅游的深入了解和较强的人脉关系,地市级旅游规划公司也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有的甚至全揽本地市及下辖县镇旅游规划业务,其业绩也十分可观。四、旅游规划行业亟待建立行业标准        随着旅游规划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生态十分险恶。许多大规划公司为承揽规划业务,对规划质量的把控有所放松,同时许多中小规划公司为了获得业务机会,不惜以亏本价切入旅游规划业务,以期获得后期的景观建筑设计等延伸业务。但因其项目组的成员配备较差,团队作业能力有限,往往将好项目做烂,使甲方遭受人力、财力、物力和发展时间甚至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巨大损失。        因此,旅游规划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显得极为迫切,旅游规划行业的法规和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和细化,未来将有更多的甲方不唯名气和资质马首是瞻,而更看重规划经验、项目破题能力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项目的公开招标上,对旅游规划公司的要求也更看重技术得分和方案质量,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将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行贿、围标、量身定做应标资格等方式将受到行业唾弃和高度曝光。        未来,随着旅游规划行业的激浊扬清,旅游规划将走向科学化、数量化,科学的规划理论、规划方法、规划技术、规划体系、评价指标等的建立,将重建旅游规划行业生态。旅游规划也将向精细化纵深发展,同时向系统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旅游规划将需要承担更多的目标责任,为甲方提供可解决项目综合性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五、一精多专全通型旅游规划人才将更受市场欢迎        旅游规划行业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特征,因此需要具有跨学科、跨界能力强的领军人物。原来以地理学科为主、以资源导向型为主的学院派,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实战派,以及文化学派、经济学派、心理学派,在面对更加严酷的旅游市场竞争格局时,皆难以适应目前旅游项目竞争惨烈的局面。        因此,随着旅游规划向更注重实操层面的运营规划纵深发展,战略型、创意型人才更加重要,一精多专全通型旅游规划人才将成为新常态下的领军人物,具有旅游全产业链背景的人才和技术创新型规划人才将更受市场欢迎。六、科技发展将使旅游规划更科学合理        旅游规划行业极为敏感地捕捉科技发展的趋势,利用科技成果提升规划质量和成果水平。如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实力较雄厚的公司在市场分析、游客量预测、游客需求及消费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更为**。        此外,精确影像、全息技术、LB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移动技术、无人飞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科技,都使得现场踏勘和地形分析变得更为**,有助于规划项目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保证项目的可落地性。而视频技术、遥控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规划汇报实现了人机合一,使规划汇报更加像是一场游戏和声情并茂的现场表演。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旅游规划业务拓展了发展空间,如智慧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规划、无目的地旅游规划等规划业务,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迅猛发展起来。七、旅游规划的行业地位将更高,捕捉并反映时代发展更加积极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形势下,旅游规划有望改变只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的现状,而拥有其独特的行业地位。随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里一枝独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休闲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城乡规划向“多规合一”的发展,城市存量激活等新常态,促使旅游规划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为重视的规划之一,同时旅游规划理论专家一直致力于吸收包括地理学、气象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天文学、哲学、宗教、风水学、市场学、广告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独立的旅游规划学科体系。        与此同时,旅游规划界专家学者与时俱进,灵敏反应、更深入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并积极捕捉行业机会。如近几年出现的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乡统筹、一带一路、海洋战略、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互联网+、文化+、农业+等国家战略和大政方针,都直接将这些国家导向转接到旅游规划行业,形成旅游规划行业热点理论,并进行纵深解读,由此催生出巨大的旅游规划业务。八、旅游规划研究的旅游项目开发模式越来越多        随着科学技术和其他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旅游规划研究的范畴变得越来越广,各种项目开发的模式研究也越来越成熟,为项目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和案例成果。        如互联网+下的智慧旅游模式、产业融合下的全域旅游模式、古村古镇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农业旅游开发模式、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湖泊湿地开发模式、山地旅游开发模式、海洋旅游开发模式、低空旅游开发模式、博物馆十大功能的文化旅游模式、“生态+产业+旅游+地产+文创”的“A+B+C+D+E”旅游地产新模式、旅游项目投资的BT、BOT、PPP模式等,都形成了较好的经验总结和案例借鉴。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旅游行业竞争的加剧,各种类型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也将与时俱进,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变化也将促使旅游规划公司且行且努力,必须一直走在时代发展、旅游规划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征程上。九、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热点和行业机会        随着国家和各部门、省、市、县、镇对旅游业发展的共识和政策资金扶持,催生更多的旅游游规划业务热点和行业机会。如习近平主席数十次提到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就为旅游规划界带来一带一路城市大量的业务机会,此外国务院三番五次发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各省市县镇发展旅游的热潮,给旅游规划行业带来许多热点和机会。        初步统计,未来旅游规划的热点机会如下:一带一路旅游相关规划、中药养生旅游相关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全域旅游规划、智慧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国家公园规划、产业旅游规划、旅游产业规划、文创旅游规划、低空旅游规划、主题公园规划、体育旅游规划等将成为近几年旅游规划热点。十、旅游规划上市公司日多,但旅游规划免费时代和旅游规划公司死亡元年同时开启        随着旅游规划公司强者更强和IPO的重启及上市条件的放宽,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规划公司在中小板和新三板上市。上市的旅游规划公司将呈现构建健全的旅游产业全产业链和较高成长价值的特征。        但是,影响旅游规划行业发展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部分旅游规划公司已开始向甲方提供免费的前期诊断和咨询服务,甚至提供免费的项目研究定位和概念策划服务,它们将打碎现有的旅游规划产业链和游戏规则,在更长的产业链上和更广的行业空间里,重组和重构旅游规划的价值链和生态链以及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既不精耕细分市场又不能建立一站式咨询顾问服务,且无规划理念创新和规划技术创新的传统中小旅游规划企业,死亡之门已为其打开。        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这是我们以梦为马,规划未来美好世界的时代;也是我们以笔为炮,摧毁子孙生存环境的时代!                                                                                                                    (来源:旅游圈 作者:邓江华)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5351
  • 李也论道

    旅游法,要么忍,要么残忍

           门票涨价,低价揽客,强迫购物,强迫消费,人满为患,首部《旅游法》能为中国旅游业找到出路吗?监管、规则、权益保护、市场秩序,《旅游法》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实施两年的旅游法到底有没有“管住”纷繁复杂的旅游乱象呢?《旅游法》该忍还是残忍呢?“黄金粥”年年熬,“人山人海之痛”如何解?  2015年国庆期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戏称“一只青岛大虾毁了好客山东”。 在山东这样优秀的旅游城市,出现如此不和谐的行为,作为旅游者保护神的《旅游法》为什么没有显灵?旅游法规定的诸多制度为什么没有运转、实施?  其实,早在2013年国庆黄金周,就已经看到了答案。2013年黄金周期间,景区“爆棚”、游客“滞留”、游客被强制消费甚至被辱骂等不和谐事件频频发生。虽然执法者对各种乱象实施了处罚,但是并未开出*严厉的罚单。如香格里拉事件,执法者对于当地辱骂游客执法人员的处罚,“调离”——这如果也叫处罚,那什么叫宽纵呢?  这些事件实际上反映了旅游法的实施没有到位,旅游者的权益保障依然停留在纸上。如果法律实施一开始不能做到杀一儆百,那就会大大减弱法律的威慑力和执法力度。想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旅游法真正的起到作用,必须手段“残忍”、严格执行到位,对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景区门票三年必涨,怪圈怎么破?  旅游法规定门票涨价需提前公示,还规定了主要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景区门票调价要听证。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门票三年内可以进行评估,也就是说三年不能涨价,但是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过分地依赖“门票经济”,导致一些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旅游场所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要想打破“门票经济”,关键还是在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一个方面需要一个基于公益属性的科学的门票定价机制,倒逼“门票经济”走向末路;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统筹国有资源,基于公共景区公共价值的发挥情况,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公共景区所在地公共责任的落实,“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旅游电商投诉多 ,人在囧途怎么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7月15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 国内网络购物投诉增速迅猛,旅游、餐饮问题凸显。其中,受理在线旅游服务投诉2123件,同比增长1.7倍。在线旅游“以利润换市场”,代理商管理不到位、噱头营销,并且,目前一些黑旅行社通过旅游电商和团购网站“转战”线上,发布低价“一日游”产品,扰乱市场秩序,游客接受黑导游或黑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时,引发纠纷,而且往往维权无门。《旅游法》重点解决团队游客的问题,但是对在线旅游平台如何监管、散客的权益如何保障上还存在空白。2014年7月,《旅行社产品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和服务要求》等5项旅游业行业标准开始实施,对在线旅游经营服务**作出规范。但从效果来看,法规执行尚未落到实处。黑导游“游击战”,惩罚力度不够?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导游的所作所为,比如强买强卖、零负团费、宰客等。黑导游屡禁不止,罚了钱教育后,没几天又回到景区,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究其根本是,赚得多,不怕罚。  黑导游问题怎么解决? 目前以经济罚款为主的惩罚机制效果甚微,《旅游法》的威慑力不足。未来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黑导游加大惩处力度,对于“业界人士”,要健全旅游行业信用机制,将投诉进行社会曝光,一旦查实便上黑名单,规定若干年内不准进入行业;对于“非业界人士”,若侵权性质恶劣,以诈骗罪等进行刑事处罚。  《旅游法》实施以来,各种旅游乱象并没有得到根治。究其根本是旅游法执法力度不够“狠”,法律的威慑力“能量不足”。想要旅游法真正的“管住”各种乱象,必须做一个“严厉而残忍的家长”。否则,就做一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儿”,任由各种乱象“欺负”吧!                                                                                                 (本文为李也咨询机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4411
  • 李也论道

    2016年全球旅游六大趋势

    **的调查显示:从游客角度看,2016年他们将更注重新的旅游体验,其消费预算将提升,目的地选择将更考量文化因素和特价优惠;从酒店角度看,明年普遍客房价格将会上涨,而各家酒店品牌的在线声誉管理仍是重中之重。2016年,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会有多少?他们将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哪种住宿方式适合他们?游客的选择,又将如何改变旅游服务业?由独立市场研究公司Ipsos发布的**的TripBarometer报告,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该报告还概述了明年将会重塑整个旅游业的多个关键趋势。1趋势一:寻求新的旅游体验2016年,所有年龄层的游客都将寻求从未试过的新体验,从邮轮旅游乃至独自旅行。从全球范围看, 69%的游客将在2016年计划新的旅程。2016年,1/5的人会登上邮轮,17%的人会尝试独自旅行,15%的人会尝试**的探险旅游。2趋势二:旅游消费更多只因“值得”从全球范围内看,明年游客的旅游消费将比过去这一年的消费更高。1/3的游客在2016年的旅游计划中,将会提高预算——而这与大多数人所猜想不一样的是,其原因并不是旅游成本的上升。游客的旅游预算之所以上升,主要因为整体的价值认可度(提升了),游客们感觉假期旅游有益于健康。在增加旅游预算的游客中,49%的人说其原因是他们和他们家人应享受更好的旅游的。31%的人则认为此举(增加预算)对其身心健康很有意义。2016年,澳大利亚游客将是旅游消费**的群体,他们计划中的平均旅游预算超过了10800美元,相比之下,全球的旅游预算均值仅是5600美元。3趋势三:根据文化因素和特价优惠来选择旅游目的地目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很多,不同国家游客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而价格和旅游套餐选择一直都有很大影响,一半的游客会根据特价优惠之类的因素来选择旅游目的地。从全球范围看,47%的游客表示,他们选择了去一个地方旅游,是因为该国家地区的文化因素和风土人情,而21%的游客表示,其选择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原因,纯粹因为某家酒店提供了优惠特价或组合套餐。“电视旅游”也将更加流行,1/5的游客造访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是因为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个地方。澳大利亚和欧洲大陆的游客是*容易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的群体,而美国、英国、爱尔兰和巴西游客,则*容易受到朋友和家人的推荐影响。亚洲游客(目的地选择)尤其容易受移动端的视频的影响,约1/3的印尼人(34%)、33%的日本人和30%的泰国人会根据电视节目看到的(地方),来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特价优惠的酒店对于爱尔兰、加拿大、英国、美国、葡萄牙游客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些游客都深受特价优惠和住宿套餐的影响。4趋势四:保持酷和在线连接决不可低估酒店设施对游客预订决策的影响。空调和WiFi网络在众多设施条件中*为重要,2016年的游客在考虑住宿选择的时候将会关注这些条件。从全球范围看,63%的游客表示,空调设备是选择住宿地点时,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比早餐(40%)和游泳池(26%)更具影响力。而如果没有免费WiFi,46%的人将会考虑其他的住宿选择。另外26%的游客认为高速WiFi是不可或缺,但仅有11%的人愿意为高速网络服务支付额外的费用。5趋势五:客房价格上涨(乐观的视角)全球将近一半的酒店在2016年将提高客房的价格(约47%)。尤其在南美,47%的酒店将会提价。多数(65%)酒店提价是为了弥补间接成本的上涨,但也有超过1/3的酒店提价是因为其*近完成了装修(37%的酒店),或者入住需求上升了(35%的酒店)。3/4的酒店对其2016年的盈利率保持乐观。其中多数酒店(65%)表示,其乐观态度是因为明年当地将举办的会展活动较多。绝大多数酒店(91%)将直接预订的增长视作其未来业务的关键要素。这解释了2016年所有酒店中,计划更多投入营销广告(48%)和流量获取(47%)的酒店数量不到一半的原因。6趋势六:管理品牌的在线声誉品牌的在线影响力,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在2016年,酒店业主将会继续密切追踪人们在网上如何评价酒店的服务。93%的酒店表示,在线旅游评论对其未来业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毫无意外,明年的品牌在线声誉管理仍然是酒店业主投资的重中之重,约59%的酒店表示,明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将超过今年。整体而言,价值对2016年的游客来说是关键因素,每一个游客都很想从各自的旅程中收获*多。特价优惠有助于游客决定其旅游决策,而关键的设施条件,比如客房Wifi和早餐供应等,对游客选择哪家酒店预订,有显著的影响。来源:文化旅游产业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1541
  • 李也论道

    全球四大慢生活小镇成功的旅游秘笈!

    **** 追溯第一小镇:意大利奥维托全世界*适合私奔的世外桃源简介意大利的奥维托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是一个自中世纪就有的古老山城,罗马时期,成为世人躲避当权者迫害的隐居地,如今则是当地****的避暑胜地。风格由于地形的限制,奥维托逃过了工业革命的污染,却保留着三千年的历史遗存,小镇的整体风貌显现中世纪风格。发展20多年前奥维托虽然诗情画意,却也破败不堪,经济发展缓慢,如今已经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特色奥维托有专门的法律,禁止在限定的区域建立大型超市和出售快餐,学校的餐馆也使用有机产品,而且强调当地传统餐具。商业特色慢餐运动和慢城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拥护者。古老的中世纪生活方式的延续、继承与发展。商业元素:众多的休闲公园和活动广场,大小教堂、主题酒店、乡村田园、休闲街区(含咖啡吧、酒吧等现代休闲元素;手工匠人的小铺;奶酪、橄榄叶和馅饼等构成的美食小店)案例启发: 挖掘慢文化,传承手工艺,构建慢空间,倡导慢生活。NO.2 直观英式小镇:英国勒德罗几百年来就是一座慢城简介位于***和威尔士边界的英国小城勒德罗,是英国第一个慢城,它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商贸小镇,人口1.5万人左右。勒德罗很小,小得难以形容,只需站在高处俯瞰,就能将整个小镇尽收眼底。风格英国低丘山地小镇。发展勒德罗2003年被慢城组织认证通过,成为英国第一座慢城。据说慢城组织官员当时在访问该城后这样评价:勒德罗几百年来就一直是一座慢城。商业特色镇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任何喧嚣的声音,崇尚手工,每转个弯就能找到工匠们开的店,他们都在建造传统木结构建筑方面有一手。商业元素诗意化的乡村田园、小手工艺店,小型商业、小酒馆,古老集市……为加入慢城协会,勒德罗采取了以下举措:首先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差别,勒德罗对慢城城市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其基本的原则、目标和哲学仍然忠于原来的城市愿景;其次是关于超级市场的建设,慢城当地积极分子通过加强与当地的商会组织的联系,建立当地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更密切的联系,鼓励多样性的小型商业,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消费路径,从而维持了当地独特的经济可持续模式。案例启发: 传承和发扬本土乡村文化,以政府有组织的行为和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全方式融入慢城生活。NO.3 剖析*本色小镇:德国Mari hn村每天的生活就是让村子更美简介德国9个慢城之一,也是世界上*小的慢城,只有260个居民,山坡上,路两侧,分布着石头搭建的传统民居。风格花园式村落布局。发展建于1306年,以村子的名称是以村子的所有者“Mari hn 骑士”而命名的。商业特色绿色生态是慢生活的品质保障,花园式的村落布局营造出****的慢生活空间。商业元素诗意化的乡村田园、宫殿改成的酒店、马车工厂、巨大粮仓、小酒馆,私人花园……案例启发: 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营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摒弃贪大求全的无序开发。NO.4 深入韩国小镇:新安曾岛在制盐中的感受“慢美学”简介位于全罗南道新安郡境内,由1004个岛屿组成,因生态观光和太平盐田闻名,2008年被指定为慢城。岛上300多辆公用自行车分放在岛的各个地方供游客免费出租。风格海岛型休闲度假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清澈的大海和碧绿的陆地,以及横亘在中间的美丽的沙滩。发展曾岛是一处未遭受污染的洁净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生物多样性保全地域,2008年被评为****处慢城(slow city)。1953年建成的太平盐田是韩国规模**的单一盐田,并已登录为近代文化遗产。特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的曾岛海盐,利用天然的光照、风吹等手段,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而制成的。岛民们在制盐的生产中体悟慢生活。商业特色在盐田工作的人们住的房子、浴场、办公室等惬意的躺在阳光下,依然保存着韩国传统渔村的风貌。商业元素太平盐场,盐博物馆、滩涂生态展示馆、弹涂鱼大桥、海水浴场、艾尔多拉多度假村、“新安岛滩涂庆典”节庆活动等案例启发:依托制盐产业,定位特色海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将慢生活融入生产生活。来源:旅游项目投融资服务中心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4841
  • 李也论道

    2016中国十大旅游热点预测

                  连续五届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见证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的非凡与辉煌。在即将跨入“十三五”的历史时刻,围绕中国从旅游大国晋级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业界格外关注的旅游宏观发展大势。年会发布了2016年度旅游热点预测,进行“奔向旅游强国的十三五”高端对话,期望通过一系列思想观点的展现与交锋,为业界奉献智慧,启迪思路,昭示未来。1、“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因此,2016-2020年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是描绘我国旅游强国建设的蓝图。在我国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将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2、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京举办2016年5月,中国政府将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京共同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该会将以“旅游促进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会聚有关国家政要、联合国等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负责人、有关国家和地区旅游部门负责人和旅游业界代表,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三个议题进行研讨,对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旅游业经验的了解、提高中国在国际旅游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3、旅游投资将加速增长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将加快建立旅游产业基金,施行旅游用地新政,旅游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将成为资本投资的新领域、产业调整的突破口、经济振兴的增长点,旅游投资有望成为2016年经济发展的新亮点。4、全域旅游将成热点2016年将验收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举将推动“全域旅游”从理念到实践、从少数地方到逐步扩大,从而统筹调动全域资源,推动旅游与其他各业融合发展,加速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5、长征主题红色旅游升温2016年将启动全国红色旅游“三期规划”,上层次、上品质将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2016年也是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上下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长征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将进一步升温,进而带动更多老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6、旅游市场监管将不断深化根据2015年颁布的《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将进一步深化。国家旅游局将继续对旅游乱象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争取在监管模式、治理方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对不文明旅游者追责制度或将出台,不文明行为付出的代价将明显加大。7、中美旅游年系列活动举办2016年举办“中美旅游年”,是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宣布的,既是中美外交的重大举措,也是两国旅游宣传的重要合作。届时,中美旅游业界将共同策划开展系列交流活动,对于扩大相互间的旅游宣传,促进游客往来便利化,扩大双边市场规模将发挥积极作用。8、上海迪斯尼乐园开园2016年春,上海迪斯尼乐园将开园迎客。这是世界*知名品牌的主题公园在中国开业经营,将为中国游客提供假日休闲的盛筵,为业界带来主题公园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国内主题乐园市场的竞争格局。9、自驾车营地建设全面起步随着大众旅游散客化、家庭化、自驾化趋势的发展,游客对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需求逐渐加大。按照国办62号文件提出的2020年将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的目标,明年自驾车营地建设或将成为继厕所革命之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又一大重点。10、边境旅游将回暖趋热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将日渐升温,边境游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改善,跨境旅游、边境旅游的中外合作将提上日程,边境旅游可能呈现回暖趋热。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8年04月11日 阅读:1565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8593-166
分类目录
文章列表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中的误区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中的误区[也说旅游]

2023/01/04

乡村旅游的形式及特点决定了其属于“无景点”旅游的范畴,不能深刻认识到这点,完全按照景区旅游的思维观念和打法来开发运营,无疑是造成目前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源头尚如此,以至于造成定位错误、运营不适、管理不顺、效益差强。 1.不进行科学规划可能是由于资金不足原因或认为规划无用的观念作崇,也可能是自信所为,许多乡村旅游的投资***视规划为无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手拍脑袋布局。再者没有核心主题,业态杂陈,照搬模仿,粗糙不精,对外形象不明,在游客心中形不成核心、准确的关注度。需要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规划的作用,用心画好一张蓝图,形成阶段性的发展计划,有序地实施落地。2.没有真正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特性乡村旅游接纳的消费者,必然是城市人群,这一点许多乡村旅游的投资运营者似懂非懂,他们似乎不明白:城里人到这里不是体验乡村生活来了吗?给他们提供原汁原味的东西不对吗?由此他们不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仍然以自己固有的心态和思维开发经营。3.错把乡村旅游当做景区来开发运营为什么乡村旅游不能按照旅游景区的模式来开发运营?是由各自的特性决定的:其占地规模、资源禀赋、投资额度、综合业态不同。在开发乡村旅游前,一定要先明确定位,知道现有的条件适合做什么?了解清楚待开发区域周边的交通区位、文化积淀、以及政策法规,继而因地制宜,靠山做山,靠水做水。 4.不注重文化挖掘文化不仅可以挖掘,也可以打造,关键在于你是否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正确地确定主题文化,选择适合你的文化,用好你已有的文化,采取可视见、可体验、可触摸的方式把它充分彰显出来,你的底蕴就深厚了。文化是魂,没有文化的乡村旅游是乏味的,始终立不起来,给人留不下明晰的印象,长此以往,自然会消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5.不可迁走原住民没有原住民的存在,没有人气,缺乏生活的气息,人们来这里如何体会乡村的味道?即便是来了,也是匆匆而过,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复游,这不能不说是思维短见的一种败笔。是把原住民请回来,让他们成为乡村旅游业态的一道风景和参与者;把大门拆除,让游客自由自在地走进来,更多地走进来,通过其他方式更多地获取利润,获取长远的利益。 多少年以前,中国人由衷地向往英格兰乡下绿色的田园,旖旎的乡村风光,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以及不久的将来,中国乡村美丽的景色,乡村旅游异彩纷呈的业态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其前景灿烂光明。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深入实施乡村“三大”行动,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实施乡村“三大”行动,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说旅游]

2022/12/28

乡村振兴是持久战而不是攻坚战,不能一举而竟全功、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另一方面,锚定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可以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管当下、又管长远,更加注重乡村振兴的时度效。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行动,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统一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并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厦支柱。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农业是主业,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农业、农民和农村“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处理好发展、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注重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的耦合,协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持续性建设和乡村有效治理,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行稳致远。聚焦富民产业助推乡村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县域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实现农民富裕富足,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是农村的主业,要以第一产业为基本依托,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进而延长产业链,重塑价值链,实现农业与文化、教育、商贸、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以县域为空间载体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县域连接城乡、互嵌工农,不仅靠近农村农产品产地,而且也临近城市消费者群体,是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理想单元。要引导大中城市产业有序向县域延伸和转移,鼓励县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三是以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一方面要支持农民工城市非农就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也要改造传统农业,鼓励农民、返乡农民工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四是以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保护和开发乡村生态。良好的生态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大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不仅要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减轻并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和实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狠抓民生事业落实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狠抓民生事业落实乡村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农民缺乏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致使资本、人才、技术和劳动等要素大规模、单向度外流,乡村凋敝问题日益严峻。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依托乡村建设向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不仅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也是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举措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狠抓民生事业,加强乡村持续性建设。乡村持续性建设要求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发展好农村民生事业。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接续掀起“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二是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交通网、物联网和互联网向农村倾斜、延伸和覆盖,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合理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城乡医疗共同体和城乡养老共同体建设,大力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并向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其他社会补充保障,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层创新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而柔性治理则是乡村善治的实现路径。乡村治则大局稳,大局稳则天下安。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富足的重要前提,也是乡村柔性治理的价值所在。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不同,乡村柔性治理主要是指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秉持以人为本、平等互信、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采取理性沟通、文教宣传、友好合作、协同共治等非强制性手段,以共同应对处理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事务的一种新型治理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是协调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基层创新,推动乡村柔性治理。乡村柔性治理要求调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善治乡村。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推动社会组织基层创新,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三是鼓励公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效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妥善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于网上公众号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重点[也说旅游]

2022/12/28

01“乡村振兴”发展**(一)坚定乡村振兴“三步方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了近5年。这5年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和“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抓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举措,各地也相应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和行动方案。同时,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还提出了“三步走”方略。第一步是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第二步是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第三步是到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目标。“三步走”方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阶段性目标,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同步的战略,是个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实施的战略。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朝着第二步方略前行中,还有13年的时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相对应的标志,就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且基本建成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地区、阶层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处于主导的格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改革是这一发展阶段的关键,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综合配套的改革,下决心解决引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体制机制问题。(二)坚持“两山”理念“三大思维”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的关系。思路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准绳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涵丰富,其中“三大思维”是其精髓所在,一是坚持底线思维,二是坚持发展思维,三是坚持转化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关键是要做好“转化”这篇文章,也就是做好“将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篇文章,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首先,确立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基本路径有两条,一是生态产业化的路径,也可称为直接转化路径,主要针对可直接市场化交易的生态资源与产品。二是产业生态化的路径,也可称作间接转化思路,通过关联性产业,使难以直接转化的生态资源价值在关联性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体现,形成产业发展中的生态溢价,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市场价值。其次,要配置好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第一,政府机制。实践中,对于难以直接转化又具有公共性的生态价值,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第二,社会机制。运用社会资源力量是转化生态价值的重要机制。建立生态公益基金、激励民众对生态的转移支付,应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机制。第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转化生态价值的主要机制。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本质上都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市场机制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建构,以实现包括生态资源在内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再次,要重视生态转化价值的共享。乡村生态振兴要建立乡村生态及其转化价值的共享机制,不仅使“绿水青山”为广大民众共享,而且还要使转化的“金山银山”能为广大民众共享,尤其能为乡村广大居民所共享,使其成为广大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为此,在乡村生态资源转化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资源生态产权与治理制度建构中效率与益贫的相互协同。要用好政府产业政策和公共政策的杠杆,体现乡村生态振兴和生态转化对普通农民的包容性和惠顾性。要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股份合作化的改革,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带动广大小农和贫困农户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中小农户、贫困群体与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共富发展。(三)确保农业农村“三个优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农业农村、教育、就业“三个优先”发展的方针。从实践发展看,我国教育和就业的优先重点也应该在农村,重点对象是农民,因此,贯彻落实国家“三个优先”发展的方针,实际上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确保农业农村的“三个优先”。具体而言,一是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二是确保教育与就业的优先发展重点面向农村和农民。很显然,这样的人力资本结构状况,已不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共同富裕发展的要求。由于如此大规模的低文化层次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民工,因此,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优先,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改善。要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与就业导向密切关联的职业教育,争取到2035年实现农村学龄人口高中与职业教育普及率能达到80%以上。其次,要优化乡村教育空间布局。发挥数字化和互联网功能,推进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容,实现城乡教育资源融合与共享。再次,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优先。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和用工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鼓励并支持农民和农民工通过自主就业、受雇就业、合作就业、兼业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与创业,保障广大农民和农民工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就业增收。02“乡村振兴”实践运行(一)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还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既有相互联系性,又有各自的内在特性。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框架结构,突破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边界。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既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又包括二三产业的农业范畴,即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简言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不仅是全产业链的农业体系,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功能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这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还能支撑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部分。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体系。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基础性要素,而且还包括技术、数字、生态、文化、制度等赋能性要素。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就是嵌入赋能性要素的农业基础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体系,它体现的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形态、生产效率和农业的综合生产率。这种生产方式、生产形态、生产效率和农业的综合生产率,既可以通过产业分工基础上的集聚得以体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分工得以体现。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营运体系。将其独立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中的一大体系,在于这一体系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性,它关乎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率。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是经营主体与经营制度集合的体系,其中主体是行为主体,或者说是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要素,而制度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指南,也就是生产体系中的赋能性要素。作为赋能性要素的制度主要体现为四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制度范畴,即产权、组织、合约、规章。作为基础性要素的主体,在现代农业的体系中就是相关的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家庭经营组织、合作经营组织、集体经营组织、公司经营组织等。在这里,组织具有双重的属性,既是行为主体,又是制度,不同的经营组织既是不同的经营主体,又体现的是不同的经营制度。从这一意义上讲,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就是与这些经营主体相匹配的经营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由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公司经营等经营制度所构成的经营体系。而不同的经营制度又内含了与其相适应的产权、组织、合约和规章等制度的安排,形成了相应的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现代农业体系中不同的经营制度具有各自适宜的领域,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构建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并不是要以某种经营制度取代另一种经营制度,而是要完善不同的农业经营制度,使这些不同的经营制度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并且实现相互间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主要是指农业一二三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及其与关联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其本质就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纵向一体化的升级,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就业与增收渠道,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核心体现是产业的纵向融合。但就我国农业产业而言,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是农业生产,尤其是上游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纵向融合,前提基础是实现上游农业的横向融合。有效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制来实现上游农民的横向联合及其生产的横向融合,以使上下游产业或交易方形成相对均衡的纵向融合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农村“三产融合”还会体现农旅、农文相结合的多功能性,因此农村的“三产融合”还需拓宽产业融合的视野,要在产业融合中引入“产村融合”和“产城融合”的理念,实现产业与空间的有效融合,城市带动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重点是要构建两个机制。一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二是构建与“三产融合”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以及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的有机结合,是农民参与“三产融合”,并且在融合中获益的必要前提,但还必须有其他机制的匹配和创新。首先,在农业合作制基础上引入股份制,其次,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在“三产融合”中进入适宜的领域,即农民干不了的领域,同时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共赢关系。再次,在“三产融合”中发挥好政府政策助推脱贫农户、小农户融入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度和使用效率,防止产业组织异化、经营制度扭曲和农民利益受损。(三)推进“三种类型”规模经营农业的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体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工业的规模经济有一定的区别。前者主要是指农民这一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与土地关系更密切,而后者主要是指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资本关系更密切。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类型多样,农民从事农业的规模经营必须注重适度性和多类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本质是农业经营者的比较利益,这种比较利益是从事一定经营规模农业主体的机会成本。比较利益具有动态性,随着农业和非农产业经营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适度经营规模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在于过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农民增收,不利于农民从业积极性的激发,但过大的经营规模也有可能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化所导致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以及农业经营者相互收入的失衡。在农业经营规模适度性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农业规模经营的多类性,不能仅以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多种类型农业规模经营的缘由在于农产品的多类型和农业的多形态特性。就农业产品的多类型特性而言,主要可以体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偏向于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为主;二是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加工农产品和设施农产品为主;三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茶叶和养殖类产品为主。在这三种类型农产品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土地与资本的匹配关系;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投入的不变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匹配关系,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匹配关系。实践中,农业规模经营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服务规模化经营,三是复合规模化经营。如果从农业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比较利益关系看,农业的规模经营还可以跳出第一产业的农业。农民可以通过向下游延伸的产业化经营和多功能发展,实现纵向延伸和多功能发展的农业规模经营。总之,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既要从比较利益原则出发,把握规模经营的适度性,又要从农产品和农业的多样化特性出发,注重农业规模经营的多样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四)建构“三层协调”服务体系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既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类型之一,更是农业家庭经营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是现代农业双层经营的重要组成。实践中,农业服务体系具有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的特点,即服务主体、服务机制、服务产品(领域)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特点。一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等。二是服务机制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服务外包化的机制,即市场化机制;(2)服务内部化的机制,即非市场化机制;(3)服务外包化与内部化相结合的机制,即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三是服务产品(领域)的多元化。例如生产服务、营销服务、信用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依据上述农业服务三个层面的多元化特点,建立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需要着力于“三层协调”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建构,核心是建立服务主体、服务机制以及服务产品(领域)相互协调与优化配置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从多元化的服务主体看,政府主导的农业服务已从过去统包统揽的行政服务形式,转变为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退出由市场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企业(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运行)主导的农业服务在服务产品和服务领域方面不断扩大。社会组织(指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等)主导的农业服务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合作社主导和农业行业组织主导的农业服务正在呈现出发展态势。从各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格局及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看,以农民合作组织服务内部化为核心的农业服务体系,应该成为我国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建构重点。为此,政府应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增强农业合作组的服务功能,推行政府向合作社购买服务,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合作社主导的农业服务。从多元化的服务机制看,需要把握好农业服务外包化与内在化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市场化服务和非市场化服务的关系。首先,要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支持合作社联合发展和扩容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社的联合社,拓展合作社农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合作社对小农的带动性。其次,要通过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转换,赋权农业行业组织,增强行业内部化服务功能。此外,要把握政府提供农业公共性服务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关系。无论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是以直接的方式提供,还是以购买的方式提供,都应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对于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如给予购买补贴的农机外包或市场化服务,补贴方(政府或集体)应对服务价格进行调控,避免被服务方(农民)不能得到服务补贴的益处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也要加强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为此,一方面要清晰界定农业公共服务品的概念和受益对象,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公共服务的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小农和贫困农户,对农业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平性的反应。从多元化服务的产品(领域)看,总体上服务的产品门类与领域在不断扩大,但服务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其原因主要还是服务体制与机制及政策的不配套与不完善。数字化信息服务在乡村治理、居民消费方面已获得较快推广与应用,但在产业应用方面仍存在普通农民数字素养水平低对数字化赋能服务不很适应的问题。当前农业服务产品(领域)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或合作社有需求的服务产品,如保险、抵押、信贷等金融服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尤其从合作社对农民的服务品种门类看,农村的合作金融服务至今没能在农民合作组织系统内开展,而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又很难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以致广大农民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抵押难、信贷难、融资难等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削弱了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亟需引起高度重视。(五)建立“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治理有效”是重要组成。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实现“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首先有必要阐明“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与内在关系。任何治理体系都具备不同维度的观察视角,“自治、法治、德治”体现的是与治理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是治理方式的维度,二是治理制度的维度。“自治、法治、德治”中的“自治”是与“他治”相对应的治理方式,这是治理体系中两种基本的治理方式。从治理主体和客体(治理对象)在治理体系的关系看,如果两者同为一个主体,治理就处在“自治”偏向的状态,反之,则处于“他治”偏向的状态。“自治”是治理的内生化,是治理主体被赋权基础上自主化和自我约束的治理。“他治”是治理的外在化,它通常体现为治理主体对客体(治理对象)的激励与约束行为的规范,构成治理客体的制度环境与行为准则。“自治”与“他治”也是相对的,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他治”具有普遍性和**性,而“自治”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只有被赋权的区域化与组织化的群体,才有可能实现相应的“自治”。“他治”的重要意义在于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的秩序,而“自治”的意义在于治理客体自主性、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和治理手段更贴切更有效的运用。我国乡村治理“三治合一”中提及的“自治”,是要发挥乡村治理中的村民群体自主性,提高其自治能力,但又不排斥“他治”,而是要与“他治”有机结合,达到“治理有效”的目的。“自治、法治、德治”中的“法治”与“德治”,是治理体系中两种类型的治理制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就是两种Z基本的治理制度安排。一种是正式性制度的安排,“法治”属于这一范畴。另一种是非正式性制度的安排,“德治”属于这一范畴。正式性制度是对主体行为具有硬约束,行为主体不遵循它,就有可能付出各种代价的制度或行为规范,例如法律、法规、规章等;而非正式性制度是对主体行为具有软约束,但人们通常也会遵循的制度或行为规范,例如传统、习俗、宗教、道德等范畴。正式性的治理制度通常具有立竿见影、成效明显的特点,但往往存在实施成本(过高的制度实施成本有时会降低制度效率,甚至于使制度流于形式)和制度寻租,以及主体行为改变具有表象性等问题。非正式性治理制度的重要特点是实施成本低,并且主体行为的改变往往出自内心的自觉,但在人际交互信息不对称、人的行为理性有限,同时机会主义盛行的社会,这一制度也存在难于对所有主体行为都有效的局限性。基于对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的阐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实现“三治合一”的“治理有效”和善治乡村,关键要从国家制度体系特征和乡村实情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高度重视“他治”与“自治”相协调,“法治”与“德治”相匹配。首先是完善“他治”与“自治”相协调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充分体现党领导的“他治”制度体系,二是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三是支持各种类型村民自组织的发展。缺组织、缺权能的农民,不可能真正成为乡村治理中具有自主性的“自治”主体。因此,不仅要赋予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而且也要支持有利于村民自主的自组织发展,如村民互助、村务监督、村庄社区环境治理和设施管护等村民自组织的发展。其次是重视“法治”与“德治”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要重视乡村治理中正式性制度与非正式性制度的有效匹配。一要深刻理解“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性,二要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我国具有悠久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广阔多元的乡村是这一传统的主要传承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与“德治”关联的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与当代社会倡导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相匹配、相集成,就会形成适应乡村“德治”的非正式性制度体系,这样的“德治”就能与上述所说的“法治”与“自治”相匹配,相互补,相融合,真正形成“三治合一”“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03“乡村振兴”改革深化(一)深化供给侧“三个激活”改革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被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运行的供需结构长期存在错配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业也不例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基调,就是改革、稳定、发展相协同,改革是着重“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稳定是确保“三条底线”,即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展是突出“三大调整”,即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从“三个激活”所涉及的改革看,激活市场的改革至关重要。市场不活,市场就不可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激活市场,既要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又要进行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清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行为边界。有为政府不等于政府包办一切。有为政府首先是公共事务的承担者、责任者,还应该是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府。因此,只有同步推进与市场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才能真正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相互匹配,高效运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事实上,只要市场被激活,要素和主体的激活实际上已经内含其中。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激活市场除了政府职能转换改革外,更需要激活要素和主体,因为要素和主体的激活是市场激活的前提。为此,要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对市场主体的赋权与培育,以提高农业供给侧的要素配置效率和市场主体行为的能力。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不协调现象,既与政府的过度干预有关,也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滞后、经营主体行为扭曲有关。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农业的强势参与和干预,致使农业经营主体普遍依附于政府,而不是市场,行为发生严重扭曲;农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产权制度不完善,致使土地和生态资源的市场交易和市场配置能力不足;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民财产权利的不完整,致使农业劳动力受制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流动不很充分,并且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常常被低估。至于资本要素的市场化,则因农民金融产权的不充分,农村资本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政策性金融,而不是市场性金融或合作金融。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市场主体的赋权与培育,重点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住房制度和社保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同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更完整的要素经营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而不断增强市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主导性和对农业供给侧要素的配置能力与配置效率。(二)深化“三权分置”产权改革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这一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在农村的一大创新。目的是要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既赋予与保障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赋予与保障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仅是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更重要的是要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强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双重目的。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集体经济都是“经社”合一的组织,不仅有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的职能,而且也有管理农村社区社会的职能。换句话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承担乡村基层治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的职能。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既是更好发挥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作用的需要,也是在农村追求政府和市场两种制度优势能够相互匹配的需要。实践中,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在“三权分置”制度架构下,还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首先,尽管已经赋予农民(集体成员)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资格权,及其房屋的使用权与继承权、以及集体经济收益与资源资产的股权等权益,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农民土地承包权难以有偿交易,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能买卖和农民拥有的集体股权难以对外交易等约束。这些约束一方面使得农村不少的资源要素和农民主体不能被充分激活,难以深度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农民难以成为权益完整的市场主体,如农民在信贷市场上经常因产权不充分,抵押性弱而面临信贷融资难的问题,进而难以与其他类型经营主体进行平等市场竞争。其次,村集体经济尽管拥有集体土地、宅基地和其他集体资源的所有权,但是,这些集体所有权似乎基本处于虚置状态。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因为拥有所有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而且普遍缺乏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大多需要依靠政府的项目支持或转移支付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处在艰难境地。破解这些难题的思路,不是把赋予农民的权利收回,也不是放弃农村集体经济制度,而是要从系统思维出发,通过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首先,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民财产权利难以完全进入市场的深层原因。它并不完全与土地公有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有关,而且也与我国农民拥有的诸多权利具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相粘连、难分割的特点有关。在我国,农村土地不仅具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承担了农民生存保障的功能。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成城乡一体和平等的公共保障制度体系,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水平,有些甚至还是缺失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这些制度对于农民来说,首先是一种生存保障的制度,具有生存权的属性,但同时,土地和房屋对农民并不仅仅是种生存权,而且也是一种发展权。这意味着,现行“三权分置”下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资格权,实际上都内涵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类似于基本保障的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利,是不宜进入市场交易的权利。在这样的产权属性结构下,即使农民在土地上的发展权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但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取代土地对农民生存保障的情况下,允许农民交易宅基地及其房产,或可以交易土地的承包权,都意味着农民的生存权也进入了市场,这显然有违生存权这一具有公共保障性质的权利不宜市场交易的原则,如果允许交易,那么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还没能完全替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的情况下,就会隐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其次,要既审慎又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我国农村改革已到了需要综合配套推进的阶段,既要审慎对待,又要积极推进。首先必须尽快建立城乡一体与平等、可随权益者流动的公共保障制度与体系。要尽快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取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实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相分离。这一制度体系的尽快建立,无论对于农民生存权的确保和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大农民成为共富群体,还是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观基础建立,以人为本城镇化的实现,乃至农村集体经济与生态资源的进一步盘活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都极为重要。其次,在国家公共保障制度取代土地对农民公共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国家应进一步赋予集体和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和资源资产的市场发展权,以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同时,在“三权分置”基础上,稳步推进“股社分离”改革,深化“股份合作”改革,分好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形成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建设用地和集体其他资源资产可市场化交易、用途可管控,集体与农民共同拥股、股份合作、可进可退可交易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新模式。此外,农村集体经济要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发挥集体组织平台功能和社区管理协调优势,为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业发展中提供合约、信息、治理等方面的服务,实现集体与农民共赢发展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文章来源于网上公众号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几大思维

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几大思维[也说旅游]

2022/12/28

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旅游市场将有序回暖,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旅游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但面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景区运营者需明确以下几种思维,并灵活运用。 第一,差异化思维。旅游市场主要面对两个人群:一是现代人,二是城里人。旅游者所追逐的无非就是一种不曾感受过的生活方式,这种差异化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空间维度方面,无论是自然风光和风貌,还是人文上的风物、风俗、风情和风味,都是旅游者产生旅行动机或者观光诉求的*初来源,这种差异化当然是距离越远越有新鲜感和诱惑性。时间维度方面,越古越好,近古就不如远古神秘,传统农耕就不如原始农耕更有吸引力,因为老的东西更显原始、原真、古拙、淳朴的生活气息。第二,原生化思维。首先,明确自然资源开发原生态化。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宜本着保护性利用原则,注重策划,融入人文,多些创意,少些建筑。其次,知晓人文资源开发原生活化。文化源于生活,那就让文化回归原本的模样,回归本真、纯粹和自然,因为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差异化的生活体验。第三,定位思维。定位是旅游策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旅游策划属于顶层设计,是解决旅游战略、方向和路径问题,是旅游项目规划和开发的灵魂,涉及旅游主题、市场、目标、功能、形象定位等一系列定向问题,是旅游规划主体——产品概念策划的依据和立足点,是旅游产品设计和业态布局、提升、优化的前奏。 第四,活化思维。文化需要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说中走出来,这就是文化的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文化物态化乃观光旅游所需,是初级版的景观化和形象化;文化活态化乃休闲旅游所需,可使游客产生对文化的交互化、情境化乃至沉浸化感受,是文化活化的升级版;文化业态化乃度假旅游所需,是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可以说是文化的休闲版。从旅游市场诉求考量,文化活化的*高境界当属原生活化,这是旅游体验和沉浸的重要方向,对于旅游休闲和度假尤为重要。第五,非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景区创建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园林化、公园化、大众化形制,不少景区的游客中心看上去就像城市广场,景区大门、游步道、厕所、停车场等一应设施,除了个性文化上的差别,基本是雷同的,以至于造成了景区外在形式上的千景一面。  懂得以上五种运营思维,在景区开发和景区管理过程中,就会减少大量无用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旅游策划、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策划公司哪家好、旅游策划公司排名、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规划公司排名、景区策划、景区规划、景区营销、田园综合体、景区推广、景区运营、景区运营公司、景区直播、景区直播怎么做、景区二消、景区升级、旅游培训、旅游培训机构、农旅融合】

TEL: 400-8593-166/15921254868    MAIL: liye@liyejigou.com     ADD上海市长宁区剑河路888号D33幢